音乐治疗因人而异

作者:    来源:寻医问药网    更新:2016-08-26 03:53    浏览量:0

近日,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西北大学研究者发现音乐让人爱说话。研究者称,音乐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可以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其实,这是音乐疗法的一种,音乐疗法除了能让我们变得能言善道之外,还能缓解焦躁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世界上公认的音乐疗法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军营。”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鸿懿说,二战中,美国设在菲律宾的军队医院不断播放音乐,结果发现死亡率大大降低,伤口的愈合速度也加快了。

“音乐就是有这样的力量”张鸿懿对记者说,其实音乐疗法的功能实际上与心理治疗基本一致。它对调解心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舒泄功能。“你听着或舒缓、或激昂的韵律,其实,你已经不由自主地参与到音乐的世界中了。”他解释道,当你焦虑烦躁时,舒伯特的《小夜曲》会带你走进静谧的夜晚,让急躁情绪自然流淌,最后消失。而如果你萎靡不振,肖邦的《革命》会刺激你的心灵,随着音符的跳动,让你会感到热血沸腾,从而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张鸿懿指出,上面提到的只是音乐治疗应用最普遍的一个方面。目前,世界上的音乐疗法主要有四种形式,即聆听法,即听音乐;主动法,就是主动参与到乐器演奏或歌唱中;即兴法,让人们即兴演出,观察他们的心理状况;作词法,病人用现成的曲调换上自己的歌词,治疗师从中可以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

张鸿懿说,我们可以自己尝试做做音乐治疗,但是,他要提醒大家注意两点。首先,找准兴趣点。相信每个人童年时都有过对音乐的热爱,童年的经历就可能成为一个兴趣点。通过童年印象中的一首歌,诱发对音乐的兴趣,慢慢地音乐会成为你的一种精神支持。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音乐疗法。比如,妄想症或分裂症患者,就不应该盲目地实施音乐疗法,因为他们的联想障碍可能会让你的努力弄巧成拙。

  有11种类型的人,人格发展都有些偏颇的现象,因此无法与身边的人更为亲密。

  1、悲情主义

  这类人对伴侣是渴求的,对恋爱是疯狂的,但他们的心态上却尽有千千结,在脑筋上也是死命钻牛角尖。他们总是偏执地制造悲剧情节,是一种情绪上的自我虐待狂。

  2、爱自由

  这类人觉得一旦感情稳定下来,就会不自由,而不自由毋宁死,所以或多或少害怕亲密关系。

  3、博爱

  这种人有点粗线条,心思不够细腻,总认为每个异性都可以做朋友,但都无法深入交往,无法体会那种微妙的“情爱”。

  4、自愿牺牲者

  这种人心理脆弱,以女性为多见。她们在亲密

  5、事业心过强

  事业心特别重的人,往往并不真心想要亲密关系,或认为不需为此付出更多。

  6、过度依恋

  这种人总是赖着对方,粘着对方,把对方压得喘不过气,使本来应该充满情趣的爱情生活变得平淡单调。

  7、很怕付出

  这类人对爱情的看法很纯洁,希望自己的爱情完美无瑕,因此生怕受到欺骗。如何衡量是否受骗呢?就看对方是否愿意先付出自己。这种心态容易发展出一种过度挑剔并放大对方缺点的现象。

  8、自卑感强烈

  面对任何认为值得的伴侣,都从内心里感觉配不上,愈是面对自己喜欢的对象,愈是自惭形秽,畏缩不前。他们会因为对方优点,而无端贬低自己,从而无法在亲密关系上形成突破。

  9、强烈的不安全感

  胎教时培养雏形,成长过程中又遭遇不断的刺激,就会形成强烈的不安全感。在没有感情交流时倒还能安然自若,一旦有了和异性产生亲密关系的机会,反而疑神疑鬼,坐立难安。

  10、自私

  这类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以自己得利作为标准。强烈的自我意识,使他不允许自己为别人牺牲任何利益。

  11、认为只有钱是好的

  这种人把钱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放在一切价值之上,只认钱不认人。这类人对别人常有怀疑,深怕在经济上和别人发生任何纠葛。

  (一)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首先应当考虑的标准。不论是民办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ICD-9)还是中华医学会精神疾病分类,都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

  人的智力根据其发展水平,可分为超学、一般和落后。心理学家通常用智力测验来衡量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智力水平的高低用智商(IQ)来表示。

  一般来说,智商在90-110者为智力水平适中的人:智商超过140的人,表示才智出众;智商低于70者,表明智力低下,称为智力落后。

  (二)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首先,要有合理的情绪反应。一定的外界客观刺激引起相应的情绪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之一。人非草木,敦能无情,如果一个人对一切变化都漠然视之,无动于衷,那就不正常。如果一个人受到挫折后反而高兴,受人尊重反应愤怒,这也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

  其次,情绪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转移。在正常情况下,引起情绪变化的因素消失以后,其情绪反应也应逐渐消失。

  再次,情绪稳定性好,具有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能力。如果一个女性的情绪经常很不稳定,变化莫测,与他人很难相处,这也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

  最后,心情愉快。心理健康的女性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三)心理健康的意志标准

  表现在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方面。意志的自觉性表现为人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够主动地支配自已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一个女性做事缺乏明确的目的,或者对目标朝令夕改,则是意志不健全的表现。

  意志的果断是指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适时地当机立断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果断性以有胆有识和勇敢的行为为特征。与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与草率从事。意志的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执行决定时,能够坚持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对现实环境能动适应和改造,是指有积极的处事态度,与社会广泛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确的认识,心理行为顺庆社会进步的趋势,勇于改造周围环境,以达到自我实现与对社会奉献的协调统一。

  (四)人格的完善与健康

  按照朱智贤教授主编的《心理大词典》的解释,人格即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是:

  1、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即气质、性格、能力和活动的倾向性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都不存在明显的缺陷;

  2、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3、人格的各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是错综复杂交互联系,有机组织合成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如果各种成分之间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人格分裂产生不正常的行为。

  (五)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男尊女卑的社会传统偏见和生理上的特点造成了女性的被压抑心理。妇女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当考虑到妇女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要素。妇女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要看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要有信心、敢于干事业。同时,妇女应当有主见,不要盲目顺从。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这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和谐和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心理健康的女性在人际交往中能做到以下四点:

  ①以积极的态度参加社会交往不孤僻不冷漠。

  ②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助人为乐。

  ③在自己的生活领域中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已的朋友。

  ④一身正气,坚持原则。对身边的坏人坏事敢于斗争,对朋友的缺点错误勇于批评指正。

  (六)心理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人的一生要经历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年龄阶段。人的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这是一条规律。人的行为表现总起来说应该与年龄相符,如果出现严重的不相应状态,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十五、六岁的少年女子爱说爱动,对未来怀着诗情画意般的憧憬,对异性开始产生朦胧的思慕和好奇,这都是正常的,是和年龄相符的。但有些人却一味指责她们单纯无知,幼稚荒唐。我们认为这种指责是不科学的,问题在于怎样正确引导,并根据心理发展的规律,帮助她们逐渐走向成熟。

  (七)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代妇女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奉献为人生的最大乐趣,多向自己提出我究竟为社会、为国家、为别人贡献了多少的问题,而不要一味地只是埋怨社会、国家、别人给自己的太少。把贡献的多少作为衡量自己价值大小的标准,以奉献为乐趣的人,胸怀开阔,心底无私,笑口常开,这种精神境界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