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在听力残障、视力残障及肢体残障领域的运用

作者:    来源:人卫智网百科数据库     更新:2017-11-23 07:58    浏览量:0

                        一、听力残障者的音乐治疗

      听力残障亦称听力损伤,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表现为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原因有先天的和后天疾病造成的。对听力残障一般可用手术治疗或佩戴助听器,全聋者以往只能学习手语,近年发展了对全聋者的语言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音乐能够有效的辅助听觉训练,可以激发听力残障者残留的听力,帮助只聋不哑者得到语言能力。因为音乐与语言有相似的结构与特点,如音高、声音的长短、音量的大小和不同的音色等。运用音乐辅助听觉训练需要充分发挥乐器的作用,乐器的音域比人声要宽广得多。训练前期,治疗师可以使用声波震动较大的打击乐器,如低音鼓、金属琴、木琴等。在音乐辅助听觉训练中,要尽量使听力残障者暴露在声音震动的环境下。

      我国台湾出版的《音乐治疗——治疗心灵的乐音》一书中提出使用乐器帮助听力残障者达到四种训练目的:①声音的探索,确定声音的存在与否;②声音的辨别,确定音质的相同与相异;③声音的鉴定,知道声音的来源;④对声音的理解。

                               二、视力残障者的音乐治疗

       视力残障亦称“视觉障碍”。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使患者难以从事一般的工作、学习和其他的活动皆为视力残障。视力残障者常因为补偿作用而使得听力更为发展,甚至成为音乐天才。盲人音乐家阿炳就是典型的例子。

       音乐治疗对视力残障者可以运用听觉分辨来使之增强生活能力。运用听觉帮助视力残疾者记住周围相关的事物。如音乐治疗师可以按不同的顺序敲击各种乐器,要求受训者跟着模仿。进一步制造一个多重声音的背景,要求受训者开始先听出最近的一个声音,再慢慢识别不同距离的声音。利用专注聆听各种音响和音乐,了解以身体为中心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感。配合引导性的歌曲可以训练肢体的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音乐还能为视力残障者提供情感表达的渠道,帮助他们展开想象,在音乐活动中提高自信。

                        三、肢体残障者的音乐治疗

      肢体残障包括肢体伤残和脑性麻痹、脑瘫造成的障碍。对此类患者一般在康复治疗中普遍采用运动疗法,也有水疗和各种推拿按摩和针灸治疗等。

      对肢体残障的音乐治疗在各国都有广泛的应用。音乐的激发可以提高肢体活动的动力。音乐治疗是有序进行的,在音乐引导下的康复训练可提高训练的持久性。将训练的项目编成歌曲,不但能提示训练动作的准确性,还能增加愉快感。音乐治疗师在制订肢体残障的训练计划时,根据不同的对象,肢体障碍的部位,分粗大动作的肌肉能力训练和精细肌肉的能力训练,选择乐器敲击、弹奏,或歌曲配合体态律动,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