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音乐教育 以美浸润心灵

作者:    来源:益阳师范艺术实验学校    更新:2012-08-26 12:35    浏览量:0
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实施过程中,有不少的人认为“音乐只是唱唱歌,上不上课无所谓”。这种观念完全违背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长此下去,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值得深思。音乐教育对培养一代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等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首好歌影响人的一生。音乐没有更多理性说教,但她比思想理论更容易把人们带入一种情绪、一种精神以至生命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教育的功能大于政治、胜于思想,可谓好歌影响一生。音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青少年对美的兴趣和追求,音乐在教育中产生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修养关乎人格健全。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为培养弟子所设置的课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音乐被放在了较重要的地位。他还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述,将音乐修养提升至关系到人格是否健全的高度。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国家篇》中曾说:节奏与乐调以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深处。

艺术审美陶冶人的情操。无知不能使人高尚,愚昧不能使人纯洁。音乐教育通过传授与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来建造或改变受教育者的审美价值取向,陶冶受教育者的情操。人人都爱美,但不是人人都懂美。爱美只是认识的感性阶段,懂美才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只有当人们把对美的追求自觉纳入到自己的行为轨迹之中,人才可以说具备了审美素质。

美妙音符激活人的灵性。人与音乐融合越多,人就越能感受到生命、生活中最微妙、最有趣味的部分;钱学森对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思维过程曾做过精辟的分析:“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者先是艺术,后才是科学。”

经典旋律具备德育功能。以学校歌咏活动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赞颂美好理想的教育,利用音乐艺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音乐在德育教育中有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高雅的音乐塑造高品位的心灵。音乐家李斯特在《柏辽兹与舒曼》一文中也谈到:“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火焰。”

节奏乐调促进身心健康。均衡膳食身体健康,全面教育提高素质。音乐教育不应该只是考上几个音乐特长生,而应当是培养新一代有美感的新人,让学生们能够在平凡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生活中不断地认识美、发现美,也能够用平凡的事物来创造美、展示美,并使学生的内心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用一种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把握人生,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音乐作为美的声音符号传递着大量的社会信息,反映着时代的审美价值取向,传递着文字以外的隐性信息浸润人的心灵,给人以精神的鼓舞、艺术的熏陶,我们必须顺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思维、扎扎实实搞好中小学音乐教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