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抚慰患者心灵

作者:    来源:文汇报    更新:2011-12-18 21:07    浏览量:0

对重病患者来说,吵闹、发脾气、不配合治疗,被认作是生病后所获得的“特权”。也因此,在各家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不仅随时要准备好“与生命抢时间”,医患关系也如同崩紧的旧皮筋,随时可能一扯就断。两年前,上海胸科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悄然发生着改变,法宝竟是10台老式调频收音机。

进行病房环境改造实验

“我不想说话,给我听音乐!”第一次从病人口中听到这个要求,特需病区护士长朱渊先是一愣,之后满心理解。

在胸科医院,先天心脏病、食(气)管、胸部肿瘤等是该院的主要“疾病谱”。该院的重症监护病房,更是聚集了大病、重病的患者,病房里时时透出一股紧张的气氛。

“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相对封闭,家属不得陪伴。把所有注意力投射到医务人员身上他们渴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怀,医务人员也可能成为他们唯一的‘出气筒’。”朱渊说。

有什么办法能让病人开心?一天,一个老年病人拉着朱渊提要求:“能不能让我晓得点时事新闻?如果能听点古典音乐,就更好了。”

既要有音乐,又要有新闻?既要满足个别病人的需求,又不能吵到其他病友?病人的种种要求传到护理部,护士们想到一个“病房环境改造实验”:配备调频收音机,加配耳机。护士们说,这既经济实惠,又不违背重症监护室的安全要求。

那一年,护理部把医院过年发放的一笔奖金拿出来,购置了10台收音机。

提醒医务人员关注病人心理

如今,收音机在病房里成了抢手货,因为使用率过高,好几台收音机的表面塑壳早已磨坏,护理部正准备购置一批新机器一套“音乐疗法”正在该院逐步探索、完善。

朱渊说,把收音机送进病房,不仅满足病人需求,对医务人员也是一种暗示,提醒医务人员关注病人的心理变化。原来因为收音机数量有限,能接受这一特殊“治疗手段”的病人需要由评估决定。护理部将这项评估与一个覆盖全院的心理支持平台对接。

胸科医院在2006年成立“心理健康工作室”,由持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护士组成,目标是:培养护理人员既成为临床护理专家,又是心理咨询师。这一包含“心理护士”理念的工作室在上海属首例。一系列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关怀手段在医院铺开,针对重症监护病房的“音乐疗法”只是其中之一,还有肺癌围手术期病人的放松训练、针对化疗病人的团体咨询等。

记者看到,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每天都要填写一张病人住院情况单,“心理状态评估”被提上重要位置“平稳”、“焦虑”、“忧郁”、“紧张”、“恐惧”,护士每天根据病人情况打分,决定是否采用“音乐疗法”。

“每天的心理评估让医务人员从源头发现病患的异常,及时介入,避免事态失控。”朱渊说。

病人满意率开始提升

在投放收音机后的几个月,护理部总带教刘晓芯不时听到这样的消息:“老赵愿意吃药了”、“王老太配合治疗了”。与此同时,病人的满意率开始提升。

“音乐,分散了病人的注意力。”朱渊说。不仅如此,不少病人反映“疼痛似乎也减轻了”。

音乐有缓解疼痛的作用?这给了病区新的灵感。“大部分晚期癌症患者都伴有剧烈疼痛,当癌细胞转移到骨头,病人痛苦无助的眼神让人不忍看下去。”护士告诉记者,在癌症等重病患者晚期,药物仅能在药效期间发挥作用,并且过分依赖止痛药,会导致药量不断增加,且产生一系列副作用;用“音乐疗法”,或许是较好的缓痛辅助手段。

下一步,“心理健康工作室”希望在“音乐疗法”中延伸推出“音乐遗嘱”,接受病患的委托,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播放病患和家属喜欢的音乐,减少病人的晚期疼痛,也给予家属安慰。当然,考虑到国人对“死亡”的一些风俗理念,目前这一想法还处于考察阶段。“毕竟,我们不能主动询问病人是否想要音乐遗嘱,对有需要的病人,我们会提供。”朱渊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