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发现、跟踪和干预

作者:张勇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音乐治疗室    更新:2009-01-11 07:49    浏览量:0
 

 作者:张勇

《中华教育科研与实践》2003年10月1版

 

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提出了在高校建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发现、跟踪、干预机制,形成以学生骨干、年级班主任、年级辅导员和学院领导组成的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四级网络,依靠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四股力量,构筑起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立体平台。

关键词:预防为主、心理侦察、心理跟踪档案、心理干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凸现,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作者通过对高校多起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起自杀事件的原因分析,结合自身工作经历,简要阐述一下,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发现、跟踪和干预方面的观点及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预防为主,力争把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任何心理问题都有其诱发的原因,而且在初期都会有不同的外在表现。要想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首先必须搞清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不同成因,然后对症下药,针对性地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1. 信仰上的困惑。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使人们在观念上发生了变化。一些大学生在个人理想、信仰方面产生了困惑。这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板报等形式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同时结合党、团活动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对专业缺乏兴趣和学习上的压力。 由于当前高校在专业选择上有一定的限制 ,有些大学生入学后,不一定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学习上缺乏动力,加之大多学校采用学分制,学生学习负担仍然较重,有的大学生入学后在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很不适应,学习压力比较大,由此产生心理问题。这需要学校一方面要重视在专业选择、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方面的改革、创新工作,另一方面要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引导学生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解决好学习上实际存在的问题。

3.经济困难。有的大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和城市父母下岗的大学生,其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父母无法满足他们在校期间的学费、生活费开支,自己在校期间又没有及时争取到助学贷款,生活压力较大,导致产生心理问题。这需要学校格外关注特困同学申请助学贷款的情况,结合发放特困补助和安排勤工俭学岗位的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给予资助,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4.家庭变故。有的大学生父母感情不和,纠纷迭起,自己也卷入了家庭矛盾的漩涡,并为此而苦恼;有的从小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生活在“单亲家庭”中,长期缺乏父爱或母爱,内心苦闷,但又只能把苦闷压在心底,久而久之,产生心理问题。这需要学校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形式建立有效的“家、校互访机制”,及时与学生主要家庭成员保持联系和沟通,切实关心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实践问题。

5.生理疾病和突发事件。有的大学生患有慢性生理疾病,久治不愈,忧心忡忡;有的脸上有疤,走路时总是不敢抬头;有的男生个子太矮小;有的女生体态太胖;有的在学习期间家庭突然遭受不幸,如父母一方猝逝或遇到各种灾害等;有的突然患重病,不得不休学;有的假期在外打工被骗;有的女生突然遭到歹徒强奸;这些因素,也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这需要学校在平时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和法律维权教育,引导他们敢于面对一切,正确看到自己缺陷和优点,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体系,树立对人生的信心。

6.人际关系不良、行为表现太差。有些大学生由于自我评价不恰当,或自命不凡、目空一切、骄傲自满,或极度自卑、畏缩不前、性格孤僻,因而无法与他人和谐融洽地相处,造成人际关系极度紧张,为此而苦恼不堪;有些大学生把学校的规章制度根本不放在眼里,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上课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有的考试作弊,考试多门功课不及格;有的恋爱越轨、行凶盗窃,因而受到了学校的警告、留级、留校察看等处分;有的男生吸烟、酗酒,有的大学生虚荣心太强,在吃、穿、用上过分追求“高档化”,致使经济上难以承受,带来了极大的心理烦恼和困惑。这需要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上加大力度,创新管理观念,引导学生从点滴做起,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7.爱情受挫。有的大学生与异性谈上了恋爱,可对方突然与他(她)告吹了,有的患上“单相思”病,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感情问题,导致出现心理问题。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既不能放任学生为所欲为,也不能打压学生感情的存在。

.迷恋网络游戏。有的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不能自拔,导致学业荒废,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需要学校在加大校内网吧管理力度的同时,开展一些网络知识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手段,涉猎各种知识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加强与地方文化稽查、工商管理和公安部门的联系,及时请求他们出面干预学校周边违法经营的通宵网吧

.就业上的压力大。今年是高校扩招后首批本科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第一年,不仅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而且也给在校大学生在以后的就业问题上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需要高校从平时就要把就业问题纳入工作日程,不能把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放到学生毕业之前再做。

二、建立心理问题发现、跟踪和干预机制,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任何心理问题都会有不同形式的外在表现,只有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健全各种针对心理问题的组织,培养一批懂心理问题的骨干队伍,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主动地去尽早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才能积极地跟踪、干预、治疗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从根本上消除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1.建立心理问题“侦察、测试系统”。以班主任、学生党员、班干部、寝室长为单位组成心理问题“侦察系统”,在不同时期通过网络心理测试、心理问卷调查形式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摸底调查,及时掌握学生心理问题动态。

  2.培养一批解决心理问题的骨干队伍。学校拿出专项经费,挑选出部分懂心理问题的教师和管理干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法,集中对他们进行系统的专业心理知识培训,通过他们每年定期对工作在一线的年级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学生党员和寝室长进行心理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批懂心理专业知识,会做心理工作的骨干队伍。 

.给学生建立 “心理跟踪档案”。通过班主任、学生党员、班干部和寝室长层层负责,对本班学生的心理问题、思想表现,随时汇报、及时记录,定期以书面形式上报年级学生办公室,由年级办统一汇总制成学生电子“心理跟踪档案”纳入微机管理。这种做法有六点益处:⑴.通过此种做法,每个年级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表现。⑵.学生中一些小的心理问题被及时发现后,经过心理问题培训的班主任、学生党员、班干部和寝室长,就可利用所学知识为有心理问题的同学提供帮助,解决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些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反映到年级办后,有年级办协调解决,年级办解决不了的,再及时上报院领导小组统一解决。⑶.在汇报、记录和帮助同学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队伍的观察、发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了他们的爱心、奉献精神和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⑷.通过建立的“家、校互访热线”电话和 “政治辅导员电子信箱”,可以把每个同学近期的思想表现、心理问题等信息及时的传达给学生家长,为家长参与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工作,提供了条件。⑸.对有些后进同学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及时提醒、帮助他们修正自己,促进了学校的学风、作风和校风建设。⑹.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发现有突出心理问题的同学,便于学校及时邀请有关心理问题专家或医院有关专家予以会诊,为治疗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同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4. 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网络咨询室”、“心理电话咨询室” 和“心理音乐治疗室”。抽调心理问题专家开设“心理咨询室”、“网络咨询室”、和“电话咨询室”,组织有心理知识、医学知识和音乐作曲理论知识的行家开设“音乐治疗室”,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对学生开放,从而发现和治疗大学生的心理疾病。

5.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建立解决心理问题的四级网络,制定并落实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成立由各学院领导、心理问题询专家和医院精神科专家参加的心理问题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干预、治疗发现的心理问题。建立以学生骨干、班主任、年级政治辅导员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为成员的心理问题的四级互动网络,从下至上,制定并落实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

   6.结合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四股力量,构筑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立体平台。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复杂多变,单靠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某一方面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做法,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寝室长和其他同学朝夕相处,只有充分信任、依靠他们,才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主动权。学校只要在平时就高度重视学生心理问题,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内容的心理教学课程,完善心理问题的预防、跟踪、咨询、治疗机构,采取各种积极的防治措施,就能够有地效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对一些患严重心理疾病的同学,只有结合家庭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摆脱各种心理疾病的困扰。通过建立起有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组成的四级互动网络,构筑起一个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立体平台,将会有效地避免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其对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