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    来源:中华医学会(台北)    更新:2009-01-03 03:20    浏览量:0

摘要

  音樂治療在臨床領域的療效已被許多研究證實,國外音樂治療被運用在精神科、老年人、麻醉醫學、產科、手術、腫瘤等病患,都有不錯的效果。對腫瘤病患而言,音樂除可協助病患平穩的渡過住院時光,並可使病患感覺輕鬆,減輕因疾病或化學治療等所引起的不適,讓病患過更好更高品質的生活。國內音樂治療在腫瘤病患之應用是一較新且待開始的一項嚐試。本文將介紹音樂治療的概念、相關的研究、護理人員的角色、及其在腫瘤護理的應用。

關鍵詞:音樂治療、腫瘤、腫瘤護理


 

前言

  音樂治療開始於十八世紀末,初期是被用於促進睡眠,減輕病患對手術的焦慮,或對接受局部麻醉病患的心理支持等。在腫瘤護理方面,近年國外也有許多文獻探討音樂治療運用於控制癌痛、減輕癌症病患焦慮和憂鬱等心理壓力、及減緩癌症病患化學治療不適等(Sabo & Michael, 1996; Schorr, 1993; Zimmerman, Pozehl & Schmitz, 1989) 。目前國內音樂治療的研究僅見於心臟手術後、精神病患、及燒傷病患等 (李氏等,民82;李氏,民84;張氏,民84;游氏,民87),臨床上亦少見有系統的應用音樂治療於腫瘤病患。本文的目的在使腫瘤護理人員瞭解音樂治療的相關技巧,並能將音樂治療實際應用於臨床。

音樂治療的基本概念

  音樂是由音調(pitch)、速度(tempo)、節奏(rhythm)和音量(volume)等組合的一種悅耳的聲音,也是一種共通的語言,利用音樂溝通時可不受文化、教育背景、語言或情緒障礙的影響(Cook, 1986)。

  音樂治療則是科學且有系統的運用音樂的特性,以使病人在疾病或醫療過程中身心改變的一種治療方式(Cook, 1981)。早在1948年Altshuler 即主張,音樂刺激經由視丘傳遞至大腦皮質,而視丘為情感和情緒的溫床,受音樂旋律的影響,能達安撫或刺激情緒的功能(Cook, 1986)。Beck(1991)指出,音樂之所以減輕個體疼痛的知覺,是藉由體內內生性鴉片(endogenous opiates)之釋放,降低肌肉張力,阻礙神經傳導徑路,進而減少疼痛訊息之傳遞和病患的焦慮、無助感和無力感。

  音樂治療的方式可分為被動性與主動性兩種。被動性音樂治療活動中,病患是一傾聽者的角色,病患聽現場音樂或聽錄製好的音樂帶,可協助病患喚醒其受壓抑的感覺,進而改善情緒和行為的障礙。主動性音樂治療活動中,病患是一執行者的角色,病患直接參與並執行音樂的活動,如唱歌或使用樂器(三角鐵、鈴鼓等),其目的在藉由音樂活動改善病患的運動、協調功能及增加自尊(Alvin, 1978; Bailey, 1985; Cook, 1986; Ziporyn, 1984)。老年人較易接受的音樂是慢速度或固定節奏的音樂(Mason, 1978)。

  對腫瘤護理而言,音樂治療不單只是音樂的享受,還可用於處理病患焦慮憂鬱的情緒、改善語言表達或溝通的障礙、增加互動、減輕疼痛、以及改善失眠、環境知覺剝削或過度負荷(Lane, 1992) 。而在選擇音樂治療方式時,應考慮病患的情緒及體力負擔,以免加重病情。在選曲上亦應考慮音樂治療的目的、病患的社會文化背景及性格,以達最大的效果。

音樂治療對身心的影響

  音樂中的音調、速度、節奏和音量均會影響病患的身心反應。Lane(1992)指出音樂可分為刺激性及鎮定性兩種,刺激性的音樂是指快節奏、熱情的音樂,聽後會增加身體的活動量,增加血壓和心跳;鎮定性音樂是柔和、抒情音樂,有鎮靜、催眠效果,對生理之影響是降低心跳和血壓。聽柔和音樂後病患皮膚溫度會升高、血壓脈搏穩定,此顯示病患是在放鬆的情況下,或許病患本身沒有感覺,但身體已作出直接反應。

  有放鬆效果之鎮定性音樂的特色是每分鐘60—80下之慢節奏、中低音調、低音量、旋律柔和的音樂。由管弦樂器演奏的音樂特別具有此種放鬆的效果(Cook, 1986; Lane 1992)。Spross & Burke(1995)指出,放鬆的音樂應是節奏簡單和重覆同樣旋律的音樂。隨著放鬆音樂響起,病患的表情應開始漸趨緩和,最後和唱起歌來。放鬆音樂治療可促進肌肉放鬆,減輕焦慮、憤怒和孤獨感,更可以提高病患疼痛的閾值(Schorr, 1993),改善失眠(Cook, 1981),減輕換藥的疼痛(李,民84)。

  Cook(1986)指出:音樂治療可使腫瘤病患嘗試維持身體正常的功能,協助病患執行全關節活動(range of motion)和下床。而現場演奏音樂大都會增加身體新陳代謝、肌肉的能量、血壓脈搏和減輕憂鬱,故在演奏有刺激性的音樂時要考慮癌症病患參與活動的體力。

  但是,不是所有的音樂均可降低病患的心理壓力或焦慮,在1972年Fisher和Greenberg 的研究中發現,使用快節奏音樂會增加精神病患的焦慮和攻擊性行為(張,民84)。亦有研究指出音樂治療並不會改變心跳及呼吸速率(Davis—Rollans & Cunningham, 1987),這些生命徵象治療成效不一的原因可能是統計方法、實驗設計、評量技術及儀器等之差異(張,民80年)。

音樂治療相關的研究

一、非腫瘤護理方面

  Schorr(1993)使用音樂治療於30位至少有六個月關節疼痛的病患,結果顯示音樂治療可提高病患疼痛的閾值,文中並建議病患可長期接受音樂治療以增加其活動範圍。Elliott(1994)針對56位冠狀血管疾病加護中心病患之研究,發現音樂治療可有效的降低病患的血壓,但在心跳、焦慮上治療前後則未有明顯的差異。Good(1995)將84位腹部手術的病患隨機分配至四組(肌肉放鬆組、音樂治療組、肌肉放鬆和音樂治療組、及控制組),研究結果發現音樂治療可減低病患分別在手術前和手術後的焦慮及煩惱,但未達顯著的差異。李氏等(民82年)運用團體音樂治療於34位住院精神病患,發現音樂治療可改善精神病患精神症狀中之退縮和焦慮反應,增進人際互動中人際相處,和減輕燥動不安。張氏(民84年)運用音樂治療與認知支持性錄音帶壓力處置對病患克服心臟手術壓力成效之研究中,發現音樂治療可有效的減輕病患的壓力。在影響病患的相關因素中,病患的疼痛會受手術不同時期及年齡因素的影響,心理感受之成效則受年齡特性的影響。游氏等(民87年)對60位心臟外科加護病房內接受脫離呼吸器病患的研究中,發現音樂治療可顯著改善病患在脫離呼吸器過程中的焦慮程度。

二、腫瘤護理方面

  Munro 和Mount(1978)之研究顯示音樂治療運用於緩和照護,可改善癌症病患焦慮憂鬱,進而減輕病患的慢性疼痛(張氏,民84年)。Zimmerman等人(1989)探討音樂治療對40位接受常規藥物控制癌症病患慢性疼痛的效果,結果發現實驗組在接受音樂治療後其癌症疼痛會降低,且達統計上顯著意義。Beck(1991)的研究則顯示音樂治療可降低癌症病患的疼痛,但在情緒之表現上未有顯著的差異。Sabo & Michael(1996)針對97位接受化學治療癌症病患的研究中,探討音樂治療對病患的焦慮及化學治療相關副作用之影響,結果顯示實驗組病患的焦慮有明顯的改變,而控制組則沒有差異。在副作用的嚴重度方面,兩組均未有顯著之差異。Sabo對此之解釋是樣本數不大,各種化學治療療程所用的藥物種類過多,或病人的疾病類別較多造成同質性較差所致。

音樂治療在腫瘤護理的實際作法

  腫瘤病患使用音樂治療的時機可從病患初知診斷、治療中、緩和照護以至臨終期。音樂治療除了應用在心理輔導治療外,還可應用在壓力控制、情緒鬆弛、癌症末期的安寧療護等。其目的在協助病患平穩渡過病中的歲月,增加社會化活動,減輕心理的壓力(如解除病患在接受手術或治療前後的緊張)及減緩癌症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使病患有受尊重的感覺及在平和的過程中往生。音樂治療亦可促進病患、家屬及醫護人員間的人際溝通及非語言的交流,如在解釋病情或討論治療方向時,可使用柔和的背景音樂(Alvin, 1978)。音樂治療用於瀕死之癌症病患亦可減低其孤獨感、鼓舞希望、減低其憂鬱。以下將音樂治療在臨床之實際應用,分治療前、治療中及治療後三部分敘述如後:

一、音樂治療前

  先瞭解病患過去運用音樂的經驗,包括病患較喜歡的音樂類型(國語、臺語或英語等) 、使用的設備(耳機、手提式收錄音機)、是否會演奏樂器等。

  依據病患的需求,與病患討論選擇出可行的音樂治療方式(聽音樂帶、唱歌或演奏樂器)、適合進行音樂治療的時間、及多久一次音樂治療。若是希望病患能放鬆或減輕焦慮等壓力,音樂治療可選用慢節奏、低音調、柔和的音樂帶或現場音樂會。若是希望能增加病患活力或活動性的音樂治療,可選擇快節奏、音調高、旋律多變化的音樂帶,或是讓病患實際演奏樂器。Bailey(1983)和Cook(1986)指出音樂治療應以病患為中心,配合每個人對音樂的喜好,因此在音樂帶類型的選擇上應是個別化的。此外,應簡單介紹音樂治療之原理和已知療效,以加強病患的信心(Lane,1992)。同時要告訴病患音樂治療過程中要專注於音樂的旋律,使病患能確實配合並提升療效。

二、音樂治療中

  聽音樂帶時,病患應躺在床上,身體維持最舒適的臥姿,時間以20—45分鐘為宜(Beck, 1991, Schorr, 1993),至於每天聽音樂次數則視病患的體力而定,每天一至兩次。放鬆音樂帶應選擇可以哼唱、搖籃曲或其他使人安靜的音樂,古典音樂亦可鬆弛緊張。Cook(1986)和Elliott(1994)指出低音調、慢節奏、緩慢的音樂可改善病患焦慮緊張的情緒。病患聽音樂時應專注於音樂的旋律,可隨之哼唱、打拍子或擺動身體(Bailey, 1985),並鼓勵病患放鬆、注意聽。

  聽放鬆音樂帶時,最好有一單獨的房間以防外界的干擾,否則應儘可能保持環境的安靜。為使病患專注於音樂的旋律,對於不住在單人房的病患可配掛耳機,隔絕外界的干擾,則能達更好的療效。此外,應在門口掛一個請勿打擾的牌子,護理人員亦應暫停其他治療活動。

  音樂治療過程中可鼓勵家屬參與病患的音樂治療,藉此增加家屬的參與感及與病患的互動,為彼此留下美好的回憶。

  音樂治療除病患自行聽音樂帶外,可考慮各種樂器(如手搖鈴、鋼琴、吉他、三角鐵、鍵盤等)、合唱及現場演奏(Bailey, 1985),病患可依身心需求自行選擇進行的方式。使用樂器時,病患可依心情重擊或輕敲、大聲或小聲。曾有腫瘤病房為癌症病患舉行音樂會,此亦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背景音樂是一種非侵犯性柔和的旋律,可營造出自然的情境,讓人容易表達心理的感受,可用於與病患或家屬討論目前的問題、困難及情緒的障礙(Cook, 1986)。

三、音樂治療後

  音樂治療是一種與病患分享音樂美的過程,在治療結束後應與病患分享彼此的經驗,從中瞭解病患身心的感受,討論在音樂治療中的收穫,最後要評值音樂治療的效果(Alvin, 1978)。

護理人員的角色

  理論上音樂治療應由專業的音樂治療師來執行音樂治療的活動,但在臨床上大多數的醫院並未有此編制,故亦可由具有音樂知識的護理人員擔負音樂治療的職責(Cook, 1981)。護理人員在音樂治療中所擔任的角色除了是協助執行音樂治療的照顧者外,還是教育者及研究者。音樂治療前護理人員應協助病患和家屬瞭解音樂治療的益處、評估病患、設定目標並發展一套適合病患的治療方式,在過程中要觀察記錄病患的參與反應,並評值此措施的效果。亦即是協助病患決定使用音樂治療的方式(主動性或被動性、家屬之參與)、時間、次數、所需之設備等,並協助完成整個過程。要注意的是,音樂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擔任的是指導的角色,避免參與過深,而使病人太過依賴(Alvin, 1978)。

建議使用之音樂帶

  根據張氏(民84)、游氏(民87)及文獻之建議,音樂治療可使用以下之音樂帶:

  1. 國語放鬆音樂:現代心身疾病保健音樂--癌症鋼琴演奏I,II
  2. 台語放鬆音樂:鄧雨賢音樂作品全集I,II

        望春風--臺灣創作歌謠先驅

        小喇叭演奏

3.英語放鬆音樂:理查‧克萊德門--浪漫旋律第二十五集

        賴英里--長笛之愛(3A, 3B)

        睡眠與夢3A

        遠離非洲

        Romantic Piano

        The Touch

4.日本放鬆音樂:日本抒情音樂1—10集

        東洋音樂篇3—9集

5.古典放鬆音樂:莫札特長笛與豎琴協奏曲

        小夜曲集

6.宗教放鬆音樂:晨間默禱B,忘不了的愛

        南無阿彌陀佛聖讚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聖讚B

        寶島梵音 3A 3B

        四壁觀音頌

結語

  協助癌症病患調適是腫瘤護理人員非常重要的一項責任,音樂治療雖無法代替醫療或治癒疾病,但確是一種有效解決病患壓力或身心不適的處置。音樂治療是護理人員可獨立執行的處置,其對病患的益處,值得臨床的應用和推廣,期盼大家在從各方面努力提升理想的腫瘤護理品質同時,也能將音樂治療運用在腫瘤護理。建議各腫瘤醫療機構能設立音樂視聽中心,購置相關的設備,並安排不同性質的音樂治療活動,護理人員亦能培養音樂的藝術素養及技巧,使腫瘤護理更趨人性化。

 

參考資料

  李德芬(民84年).音樂治療對燒傷病患換藥的疼痛程度生理反應及心理感受之成效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選、葉美玉、劉燦榮(民82年).音樂治療對改善住院精神病患精神症狀與人際互動之成效.護理研究,1(2), 145—157。

  游金靖(民87年).音樂治療對心臟手術病患呼吸器脫離時焦慮成效探討

,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瑛(民84年).音樂治療與認知支持性錄音帶壓力處置對病患克服心臟手術壓力之成效,臺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應鵬(民80年).背景音樂對輕度、中度智能不足及普通學生在反覆性組合工作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所碩士論文。

  Alvin, J. (1978). Principle of music therapy. Physiotherapy

, 64(3), 77—79.

  Bailey, L. (1983). The effects of livemusic versus tape—recorded music on hospitalized patients.Music Therapy, 2 17—28.

  Bailey, L. (1985). Music' s soothing charms. 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 85(11), 1280.

  Beck, S. (1991). The therapeutic use of music for cancer—related pain. Oncology Nursing Forum, 18(8), 1327—1337.

  Cook, J. D. (1981). The therapeutic use of music: A literature review. [ZZ(Z]Nursing Forum, 20[ZZ)](3), 252—267.

  Cook, J. D. (1986). Music as an intervention in the oncology setting. [ZZ(Z]Cancer Nursing, 9[ZZ)](1), 23—28.

  Davis—Rollans, C., & Cunninghan, S. G. (1987). Physiologic response of coronary care patient to select music. Heart Lung, 16, 37

0—8.

  Elliott, D. (1994). The effects of music and muscle relaxation on patient anxiety in a coronary unit. Heart & Lung, 23(1), 27—34.

  Good, M. (1995). 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jaw relaxation and music on postoperative pain. Nursing Research, 44(1), 52—57.

  Lane, D. (1992). Music therapy: a gift beyond measure. Oncol

ogy Nursing Forum, 19[ZZ)], 863—867.

  Mason, C. (1978). Musical activities with elderly patients. Physiotherapy, 3(64), 80—82.

  Sabo, C. E., & Michael, S. R. (1996).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messag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chemotherapy. Cancer Nursing, 19(4), 283—289.

  Schorr, J. (1993). Music and pattern change in chronic pain. Advanced Nursing Science, 15, 27—36.

  Spross, J. A., & Burke, M. W. (1995). Nonpharmacological manag

ement of cancer pain. In D. B. McGuire, C. H. Yarbro., & B. R. Ferrel, Cancer pain management. Boston: John And Bartlett.

  Zimmerman, L. , Pozehl, B. Duncan, K, & Schmitz, R. (1989).Effects of music in patients who had chronic pain. West Journal Nursing Research, 11(3), 298—309.

  Ziporyn, T. (1984). Music therapy accompanies medical car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52, 986—987.

 

李惠玲∕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

                          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講師

顧乃平∕美國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理碩士

                          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副教授

 

 

 来源:中华医学会(台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