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中感知·康复
青少年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充满活力与能量,总能给身边的人带来无限的欢乐。然而,在我们身边,却有很多很多本应冉冉升起的小太阳被乌云遮蔽,变得暗淡无光。我们或许都曾见过那些迷失的孩子,有些常常闷闷不乐,有些孩子总是坐立不定、焦躁不安,有些总是控制不住的乱花钱,有些孩子却总是重复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还有些叛逆、敌对,和父母关系紧张,无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
受当今家庭、社会压力及现代教育模式的影响,青少年心身障碍发病率不断上升。为此,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音乐爱心家园联合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中医心理康复科,于
夏令营的总主题是“在音乐中感知.康复”,具体可划分为四个方面:一、在音乐中感知自然;二、在音乐中感知生命;三、在音乐中感知心灵;四、在音乐中感知爱。针对这四个分主题,组织者和志愿者对活动做了细致的安排,内容丰富且精彩。
一、在音乐中感知自然。
1. 和着鸟语 晨练八段锦
每天晨起,在悠扬的音乐声的引导下,和着鸟语花香,由志愿者带领全体参与者一起练习传统保健项目——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古老且精妙的中医保健项目,晨起阳气升发,伴随着自然地节律练习八段锦,将音乐融入生活,将生活融入自然,可以达到律动筋骨、舒展身心的目的。同时,这也是使参与者们在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中放松身心的好方法。
2. 聆听自然 锅碗瓢盆交响曲
林间野炊是夏令营的一个主要活动,目的是让都市的孩子能够在乡野中,从搭炉灶、生火开始,学习生存和生活的技能。从亲身体验田间摘菜、拣菜、洗菜、切菜,亲自掌勺烹煮、煎炒、焖炸,直到品尝亲手做出来的各式菜肴,都能够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感受到锅碗瓢盆交响曲那种涤荡人心的朴实韵律。
在参与活动的孩子当中,有一位是有洁癖的小女孩——小莫,几天下来通过与大家的互动以及说出自己的感觉后,她强迫自己洗手的症状已经明显好转,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内心的那种冲动已经平静了很多”。最明显的是她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所有的游戏中去,无论是与他人有所接触,抑或是频繁碰触四周物品,都不会像以前那样感到十分的厌恶。而且在集体野炊的时候野外环境比较艰苦,需要大家分工合作,起炉灶、洗碗筷、准备食材和驱除蚊虫等,小莫从一开始沉默少语到最后可以与大家坐在一起做饭、吃饭并接受他人替自己盛饭、夹菜。这是一个连她自己都无法想象的改变。
二、在音乐中感知生命。
经典诵读是夏令营每天早午的功课。由潜能开发与教育专家张花香女士带领大家以诵读经典的方式体会传统文化与生命的关系。主要诵读内容为《弟子规》、《道德经》和中医经典之作《黄帝内经》。诵读经典不仅能够增长青少年的文化素养,还能够通过经典诵读的声韵律动震荡和激活每个人内心的文化基因,让呼吸、心跳、脉搏等生命律动与传统文化的声韵一起律动,从而达到修养身心的目的。经典诵读时不强调内容意义,只强调声韵律动与呼吸,用声韵节拍调节身体的代谢与循环。
夏令营的嘉乐是一个有些人格障碍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十分紧张,对父母有明显的敌对和仇视。通过反复诵读经典,嘉乐开始向辅导老师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与感悟。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
小周天循经心息音乐话疗也是夏令营的重要活动。全体成员在音乐的陪伴下,一起进行呼吸训练。正确的呼吸方式能够缓解人们心中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科学的呼吸吐纳之法还可以调养人们的精气神,是极其值得提倡的养生保健方法。由祈福医院中医心理康复科主任鲁新华医生创建的小周天循经心息音乐话疗,将任督二脉的循经意识与放松呼吸运动、音乐冥想及催眠结合起来,在呼吸与心跳的节律中感知生命,让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中医养生理念,接受积极的思维方法和健康意识。
三.在音乐中感知心灵。
聆听古琴,诱导想象是夏令营的另一个重要的音乐干预游戏。整个过程是在一个和谐而又宁静的氛围之下集体围绕成一个能量感应圈,细心聆听古琴演奏。好的音乐,是对人心灵的一次净化。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古琴声的陪伴下达到天人合一。大家分享彼此聆听古琴时的内心真实感受,锻炼了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之前在活动中受益颇深的阿茜在这个环节中显得更加活跃了,当和大家交流聆听古琴的内心感受时,阿茜表现的十分积极并且妙语连珠。这些活动和游戏的设计都是“音乐相随,心身康复”的主旨的最佳体现。不仅仅是青少年身心障碍者,全体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也都得到了一次心灵洗礼。
“唱出心声”是夏令营刻意安排的一次卡拉OK活动。青少年应当是朝气蓬勃的,积极快乐的,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同时也应当积极地融入现代社会中去。所以,组织者与志愿者们又为全体成员安排了唱歌的活动内容。在名为“唱出心声”的活动环节里,全体成员聚在练歌房里,通过选择自己喜爱的音乐唱出自己最真实的心声。此次夏令营的营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社交恐惧和焦虑障碍的孩子,他们在志愿者的带动下,态度有了大大的改变,从一开始的需要导师带动变成了自己去主动点歌、唱歌,还会替其他人点播歌曲,甚至主动与其他人合唱大家都熟悉的歌曲,并十分积极地给别人鼓掌、喝彩。大家尽情欢唱、载歌载舞,完全忘却了陌生、紧张、恐惧和焦虑。
音乐情景剧也是夏令营的一个重要活动安排。让营员们自由发挥,尽情的展现自我,突破自我,自编自导自演不同主题的音乐情景剧。通过这种活动阿伟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虽然他担任的不是重要角色,但十分认真,把角色诠释得生动传神。在策划阶段,他还会主动为其他队员出谋划策。整个活动大家不仅要编剧、导演、分派角色、设计台词,还要自行设计服装、道具。阿茜更是主动请缨扮演了沙僧这一角色,并设计了很多新潮诙谐的台词令大家捧腹大笑。她的进步实在是太大了,大大地超出了导师们的意料,这让导师们都觉得很受鼓舞。活动最后还颁发了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角、最佳配角,最佳服装、最佳道具、最佳台词等奖项,对参与者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四、在音乐中感知爱和感恩。
“音乐放松按摩圈”在总体上前后相承、相互呼应。带领活动参与者以游戏的形式体验爱,传递爱。团员们围坐成一个大圆圈,在特定的音乐背景及语言、动作提示之下,依次将感受到的动作传递给前面的人。团员们在享受着同伴为自己提供保健服务的同时,也把这份爱传递给其他同伴;既学习了经络保健按摩知识,也进一步增进了整个团队之间的了解和亲密感。就像营员小莫与阿茜那样,小莫是一个强迫症患者,总是想要清洗双手,无论是与他人接触还是碰触周围的物品,她总是觉得很脏,觉得手上沾染了很多细菌。通过呼吸吐纳和之前的一系列放松下来之后,小莫能够比较主动的参与按摩等活动,也能慢慢接受与别人的身体接触。尽管她在后来谈心的时候告诉导师说,当时在触摸了其他营员并被别人触摸的时候,自己仍感觉身体肮脏不适,想要把接触部位洗干净的冲动。但听到现场指导老师的提示之后,自己可以在内心深处告诫自己说:“我可以的!我能控制这种冲动!”。而阿茜是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子,她本人也非常喜欢并渴望与其他人交流、接触。但正如阿茜自己说的那样,每当她想要与大家说些什么趣事或做什么游戏的时候,又总是担心自己的言语会给大家带来不快,或者由于自己的行动不够灵敏而耽误大家的活动进度。但据阿茜的导师说,阿茜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幽默且充满创意的孩子。所以,在进行了“音乐放松按摩圈”后阿茜自己也说那种以往老是困扰她的担心消除了很多。
“黑暗前行”是最令人感动的一个游戏,在大家蒙上眼睛,互相牵拉着、扶持着走过一个个沟沟坎坎和艰难险阻。最后,当大家在“烛光里的妈妈”的歌声摘下眼罩时,都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在分享中大家都深深地领悟到:人生难免会有在黑暗中前行的时候,那就需要大家相互扶持、帮助,孤身一人只会让自己寸步难行。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谢一切帮助我们成长、引领我们前进的人。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文娱内容,它更是每个生命自然的律动,同时也是一种治疗方式。既可以作为其他医疗技术的辅助手段,也可以是一种单独的治疗方式。音乐不是单纯的音符,而是生活的律动,更是人与自然互动的旋律。将音乐疗法与现代心理学、传统中医学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会取得巨大的成效,这也是万千身心障碍者的福音。此次快乐成长夏令营活动的参与者中有很多是被问题所困扰的青少年。在参与活动之前,他们的情况不容乐观。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及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但类似本次快乐成长夏令营的活动以及所采用的将音乐疗法、心理疗法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的新颖、独特的治疗方法确是十分新颖、有效,并值得提倡的。
为了更为直观地评估这两次夏令营的治疗效果,我们将参营的孩子们与志愿者们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参加夏令营前后对他们进行心理评估(心理评估90项症状清单,SCL-90)及中医体质辨识,选取SCL-90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将相关数据整理如下:
表1 2组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标准合比较
|
营员(实验组,n=14) |
志愿者(对照组,n=12) | ||
参营前 |
参营后 |
参营前 |
参营后 | |
躯体化 |
2.57±0.72 |
1.96±0.49* |
1.55±0.21 |
1.53±0.25 |
强迫 |
2.08±0.52 |
1.74±0.58 |
1.33±0.26 |
1.14±0.17 |
人际关系 |
1.96±0.33 |
1.42±0.52* |
1.48±0.31 |
1.09±0.21* |
抑郁 |
1.78±0.45 |
1.21±0.76* |
1.32±0.24 |
1.21±0.18 |
焦虑 |
2.34±0.29 |
1.84±0.61* |
1.39±0.19 |
1.42±0.37 |
敌对性 |
1.97±0.31 |
1.58±0.64* |
1.36±0.27 |
1.12±0.16 |
恐怖 |
1.79±0.57 |
1.62±0.53 |
1.29±0.30 |
1.16±0.24 |
偏执 |
1.68±0.24 |
1.55±0.47 |
1.35±0.15 |
1.28±0.19 |
精神病性 |
1.63±0.38 |
1.57±0.51 |
1.29±0.19 |
1.14±0.27 |
注:* P < 0.05
现将表1资料绘制成单式直条图如下(图1)。
图1 营员(实验组)、志愿者(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标准分
上述数据提示,在营员们(实验组)参营后的SCL-90心理评估因子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敌对性的标准分与参营前相比较,P < 0.05,可认为参营后营员的这几项心理因子标准分有所下降,说明参与夏令营对孩子们的性情、与人交往技能与自我放松能力均有所提高。此外,志愿者(对照组)的数据分析提示,通过夏令营的训练,志愿者们的绝大部分心理评估因子数值有所减少,其中人际交往一项下降显著(P < 0.05),但其中焦虑因子一项的数值较前有所增加,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夏令营后,志愿者们的责任心、使命感有所增强有关。体质评估结果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但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体质倾向上已可见一斑:实验组气虚、气郁、及痰湿、湿热值偏高;正常对照组则平和值偏高。参考以上数据,我们将继续着手进行营后随访、跟踪评估及持续干预活动策划,以保证达到更好、更长效的心理及体质调整效果。
一群或陌生或熟悉的孩子,带着同一个目标来到了夏令营,希望通过这不同寻常的几天来敞开自己的心扉,拓展自我的能力。我们通过入驻专业的拓展基地,借助有着丰富经验的教练的指引和帮助,唤起孩子们内心的自尊与自信、团结与协作,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原本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期间,有人克服了恐高,勇敢完成了双人合作在几米高空过木板桥的“天使之手”;有人克服洁癖,在“水上梅花桩”这一项目中主动跳入池中,动手干起了搬木板的粗话;也有人克服腼腆,在与队员的沟通合作中展现出团队精神,成功当选团队领导;还有人收起了自己的平日的顽皮与懒散,在集体项目中变得积极配合,并在内务突击检查中给大家带来了惊喜,获得老师一致好评。我们惊喜地发现,夏令营后,每一个的营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反馈回来的信息是令所有组织者,随行者和志愿者感到欣慰的。就像教师最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成绩优异一样,医生最大的成就便是自己的患者症状好转直至痊愈。本次快乐成长夏令营不仅仅对于那些患有身心疾病的青少年,同时对于组织者、自愿者和随行医生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作为志愿者,我们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与此同时也在孩子们这一次次的自我完善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并且收获颇丰。正所谓“教学相长”,指导的过程让我们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获得与孩子们一起克服与学习的机会,这些经历让我们深感推广此类活动的可行与必要。
青少年是一颗颗温暖的小太阳,尽管在他们冉冉升起的时候会有乌云遮挡,削弱他们的光芒,但是,相信只要社会给予多一些的关注和耐心,帮助他们拨开重重乌云,这一颗颗小太阳一定会更加炫目,更加明亮。
梁木子4 陈卓筠4梁英达4 陈翠文4 王姣4 张花香4 罗淑娟4 李丽4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中医心理康复科 2.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3. 星海音乐学院 4. 音乐爱心家园志愿者
参考文献
1. 龚银清. 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社会治疗进展. 中国学校卫生, 2005, 3(26): 252-253
2. 魏建科, 郭克锋. 黛力新及心理疏导疗法对神经症的治疗研究. 现代康复, 2004, 4(5): 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