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古琴享受慢生活的修身与养生

作者:风美茵 韩杰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音乐治疗室    更新:2010-11-25 20:05    浏览量:0

 

【摘要】2003年中国传统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和口述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医学家们在医疗保健工作中运用民族乐曲开出音乐处方,以使人气血平和,身心得到调整,达到最佳的身心健康平衡状态。经科学研究,古琴音乐有改善情志的乐曲,经常倾听古琴音乐,能解愁寄情、舒畅气机、怡养心神,有益于人之身心健康,能达到心理干预和疗效的真髓。因此,古琴不仅仅停留于艺术享受层面,也可以普及化,进而发展到运用于中医临床心理的古琴音乐疗法。除此之外,古琴还有非常好的养生功能,能使人心态平和、五脏协调、正气升邪气降,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同时,曲调圆润、节奏舒缓、响度轻柔的古琴乐曲,也十分适合静心养生之用,具有“静养生” 的功能。人们在欣赏和演奏古琴的同时,自然满足了内心泰然的需要,增进了心身健康。

 

【关键词】古琴  音乐疗法  中医心理养生

 

英文標題 : Enoy the slow life of self-cultivation and health by practice Guqin

【Abstract】In 2003, traditional Chinese Guqin was listed by UNESCO as oral and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world. Guqin music can modulate emotion and enforce health.

In recent years, medical scientists work in health care out of the use of national music music prescription blood to make peace, physical and mental adjustment to achieve the best balance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e research, improvement in emotional Guqin music, often listening to the Guqin’s music, can be drowned their sorrows focussed, comfortable air-, Yi raised the mind, is beneficial for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an achieve the essenc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efficacy. Therefore, not only stay in the art of Guqin enjoyment level can also be universal, and then appli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Guqin music therapy clinical psychology. In addition, there is a very good health Guqin features make people peace of mind, the five internal organs coordination, upright rose evil down, to health and longevity purposes. Meanwhile, the mellow tune, rhythm and soothing, soft loudness Guqin music, meditation and good health is also very suitable for use with the "static health" function. People appreciate and while playing the Guqin, the natural meet the needs of inner calm,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ese efforts will popularize Guqin music and help to carry out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

 

【key words】Guqin,  music therapy, TCM Psychology

音乐,可说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抒发情感、反映现实的工具,更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贴心良伴。音乐也是表现感情的艺术,它是按照乐曲的特定要求,把多种声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优美的旋律,通过不同音乐的选择和结合,对人体产生影响。音乐对人的身心调剂作用,自古以来就为人类所关注,人们不仅把声音作为一种艺术来欣赏,而且还利用音乐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以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根据国外的临床实验证实,音乐还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诱导睡眠。音乐还可以使人放松纾解身心的紧张。此外,并用音乐疗法和传统的/现代的医学疗法,确实有相辅相成的效果。

音乐为什么能增进身心健康?在此,必需说明有关人类身体与心灵的关系。简单地说,「心灵是身体的司机」。心灵和身体在人活着时,会相互作用。比如悲伤时,会音即刺激泪腺流出泪来。生气时,血管会收缩导致血压上升。肚子饿时,胃会蠕动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从上述的说明,即可了解,心灵如何和身体互动。

另外,自律神经则担任身心的中介者。在构造上「心是老板、自律神经是主管、而身体器官是部属」。自律神经虽然会和与它作用相反的「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又名迷走神经)相互拮抗以保持平衡,但一旦心脏受到刺激,自律神经就会反应对内脏器官造成影响。相反的,当内脏器官因某种原因失调时,也会透过自律神经将该情报传达给大脑,然后大脑就会根据状况发出修复的命令做相对的处理。

身体、大脑和自律神经,经常像这样相互协调,这也是过去的人常说「身心如一」的道理。但是,我们听音乐时,究竟是透过什么神经通路传达到大脑的?音乐首先会透过下视丘、大脑的边缘系统,传导至脑的自律神经中。原因是,人的情绪、感情系由下视丘、大脑边缘系统所支配。一般来说,从事音乐养生的行为,主要系哼唱、聆听两项。我国最早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已在其不朽著作《史记》中强调「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畅精神而和正心也。」 中医学说中,更把这五音和五色、五行相配,认定可同时起到养生作用。

而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普遍感到身心所受的压力过大,这时候更需要藉由音乐消除日常生活中产生的身心疲惫,进一步还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一般来说,转换气氛、恢复精神、化解不安与紧张、集中注意力、纾解压力、帮助入眠、减缓悲伤、安定情绪、丰富感性、消除身心疲惫等,各种有效利用音乐的方法很多,其中尤以古琴为胜。

笔者曾在澳洲悉尼亲友处聚会,彼地居住条件远胜香港,家中以奶黄色为主,并且还有令人颇感幽雅悦目和舒适的音乐室。我的这位亲友,虽年逾七十,但看来竟如六十,神采奕奕。问他的养生秘笈,他说自己在异国他乡,天天爱听自祖国带来的古琴乐曲CD,已入了迷。 听古琴的琴声,让他感到非常幽雅、宁静、从容、优美。因为古琴的音色松沉低缓、沉静旷远,听之有引人由躁入静到渐入忘我之境的感觉,而心情自然也平静、宽和、舒畅,久之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感觉。我恍然大悟并深加赞同。他播放的古琴乐曲,如《潇湘水云》、《鸥鹭忘机》、《平沙落雁》等,真的古雅深沉,怪不得他沉醉于中而有出世之感了。心灵世界如此快乐和深湛的人,何来疾病。也由此证明,古琴音乐对于增进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干预情志因素所导致的心理病变,运用音乐“以情胜情” 移情疗法

2003年11月7日,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和口述文化遗产名录。这足以证明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古琴从其诞生时起就起着重要的精神养生作用。一般乐器让人听之心动,古琴却能使人闻之心静,修心及调气。古琴强调弹琴时平心静气,调息净虑,心静气平。《北史·崔光传》说:“取乐琴书,颐养神性。”吴师机《理瀹骈文》又说:“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故古人在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听一听古琴音乐排解愁绪,寄托情怀、舒畅气机、怡养心神,有益于人之身心健康。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琴由于特殊的构造和演奏方式能发出天籁般的声音。古琴用纯律和三分损益律演奏乐曲,音色丰富并且极具对比性的质感,低音古朴深厚,余音绵长不绝,高音则清润明亮,极富穿透力,音量虽小,却能动人心魄,沁人肺腑。对于这一特点,很少见诸其他乐器。古琴尤其适合从事经商及脑力工作繁忙、紧张,夜生活过度的人们,通俗说来,弹琴、听琴使人入静(能进入到入静状态,在心灵上使人的心理疗效更显明),气血平和,身心得到调理。中国传统古琴值得珍视的遗产不仅仅是娱乐,还能达到治疗效果,举个例子:听古琴曲《梅花三弄》,古琴音色清晰纯美、含蓄、深沉而音韵悠长,能让人心灵超凡脱俗,高雅飘逸,引人入胜。如果因为情绪郁结引起失眠的患者,“先睡心,后睡人”,在睡前听完此曲之后,心神安然入睡,这就是古琴能达到心理上干预和有效治疗失眠的真髓。

在2003年“非典”时期,著名古琴家李祥霆先生的唱片曾被作为“医保用品”用于医护人员。中日友好医院的跟踪调查显示,这些音乐对缓解焦虑、抑郁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他在美国发行的两张和美国音乐家即兴重奏的唱片,也作为“治疗音乐”销售得很好。

 

(2)抚古琴具有修身养性之作用

用古琴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是古代文人的必修课。琴者“禁”也,禁淫禁邪禁贪,弹琴者首先应是个道德高尚的人,必须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而且这种道德操守的要求也要随身而行,以至“士无故不撤琴瑟”。因此,琴人在社会上是很受人们敬重的。

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著作对古琴的这项社会功能进行了论述。比如:唐代薛易简所著《琴谱》说:“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蔡邑着《琴操》认为: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御邪辟,防心淫,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风俗通义》中说:雅琴者,乐之统也,与八音并行。然君子所常御者,琴最亲密,不离于身,非必陈设于宗庙乡党,非若钟鼓罗列于虞悬也,虽在穷阁陋巷,深山幽谷,犹不失琴。以为琴之大小得中而声音和,大声不喧哗而流漫,小声不湮灭而不闻,适足以和人意气,感人善心。故琴之为言禁也,雅之为言正也,言君子守正以自禁也。

近代琴家杨宗稷在著名的《琴学丛书》中也指出:“琴学有修身养性之用,道也,非艺也。” 以上所说,概括起来都可以说古琴对人精神上的影响,也是对古琴修身养性作用的概括。总的来说,古琴的修习,不仅是术的研习,更是道的修为!因为琴可以致中和,达到心平德和、修身正己的目的。

(3)古琴还有非常好的养生功能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老祖宗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养生的方法。其中有药物养生,有饮食养生,有健身养生,有音乐养生,还有……这些养生方法都有一定效果,但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有的用不好还会有副作用,反而害了身体。人们渴望着内心的平静,渴望着紧张繁忙的工作之外,在这个喧嚣的尘世找到一处安心的净土,而古琴正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好的方法。古琴不仅有修身养性的功能,还有非常好的养生功能。

古琴养生不仅仅是听音乐养生,因为古琴不仅是听,更要弹。弹琴亦称为抚琴,右手指拨弦,左手指在琴弦上滑动,像大鹏展翅。不仅有高雅的动作,还要有左右大脑的活动。一首优美的乐曲从自己的手指下流出,那种感觉,如临深山,如感秋意,如观江河,如处静夜,在现实的这个喧嚣的环境里,自己创造出一个舒畅优雅的小空间,什么工作的紧张,任务的压力,人事间的烦忧,甚至病疼,全都化为乌有。我自己亲身体验,在紧张的工作时,或面临巨大的压力时,一想到晚上回家可以弹琴,一想到家里墙上挂着的那张心爱的古琴,心里顿然生出一种美滋滋的感觉,压力立时就缓解了许多。而晚上下班回家,在自己独立的小环境下,轻轻抚弄一曲,自己的心情立时沉浸在优雅无挂的氛围中,各种困绕你的烦恼和紧张都消失了。内心平和了,体内各个生理环节逐渐趋于和谐,体内和谐,免疫力上升,百病难侵,这也正是养生所要达到的目的。

修身是心理层面的,养生是生理层面的,两者即有共同性又有区别。道德修养不仅要抚琴听琴,还要理解琴曲的内容,探索琴曲的内涵,进而影响和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养生则是通过欣赏和弹奏古琴使人心态平和,五脏协调,正气升邪气降,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古琴的修身功能只能惠及古琴的爱好者,而古琴的养生功能却能惠及全人类。

(4)古琴音乐具有“静养生”之功能

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了以音乐作为养生、怡情的手段,并逐渐发展为以音乐作为诊病、治病的一种手段。五行是中国古代认识客观世界的重点概念,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构成。在五行体系中,不同物质可以相互匹配。由于五音能够配属于不同的脏腑,脏腑的机能状态也能通过五音、五声表现出来,所以古人将五音形成的不同意象与五行相配属,形象地描述了“征”音躁急动悸像火的特性,“羽”音悠远像水的特性,“宫”音浑厚温和像土的特性,“商”音凄切悲怆像金的特性。于是,这些概念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了一种抽象的联系。如肝肾有病者,可多听角声和羽声,即乐谱中的E和A二音。这些见解,至今看来仍有一定的理据。

根据静心的原理,选用优秀雅致的古琴音乐能获得保健的功效。曲调圆润、节奏舒缓、响度轻柔的乐曲,十分适合静心养生之用。人们在听到幽雅的音乐之后,便会沉浸在音乐美的世界,甚至进人心醉神迷状态,满足了内心泰然的需要,增进了心身健康。任何一种艺术都能缓解人们的压力,但古琴所表现的音乐更丰富、更细微、更深入、更有力量。

从乐器特点来看。首先,音色丰富并且极具对比性的质感,低音古朴深厚,余音绵长不绝,高音则清润明亮,极富穿透力,而其“同音异弦”等特点能更精微细腻地刻画人心。其次,表现手法丰富,古琴琴曲的节拍多变,让演奏者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古琴所特有的“走手音”能使音线轻重疾徐的同时,还有刚柔、方圆、浓淡等变化,给人以趋于意境悠远、神韵无限之感。古琴属中低音区乐器,从人的心理通觉感受来说,更为沉着深切,常常加深了幽远深邃的意境,因此有李白“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名句。

从乐曲内容来看,古琴乐谱中不仅有儒家文化中的平和仁爱,道家文化中的清净超然,更有不被流派所限的丰富的人生智慧,比如《梅花三弄》的潇洒浪漫,《酒狂》的自由狂放,《广陵散》的慷慨豪壮。《平沙落雁》描绘出的沙白风清、云飞天远、雁阵从容的自然景象,让人听之天地一宽。而同时,时而潺潺、时而汹涌的《流水》,其活力十足的特性也令人明朗超脱。而乐曲内容里面熟悉的历史人物,一脉相承的文化氛围,都让人们容易被曲中的思想意识、情感所感染。

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大都市中,很多人觉得累得生命透支,人们开始减负,让生活节奏慢下来。从心理学角度讲,学习慢节奏生活,具有抗焦虑的功效,而抚琴享受慢生活,正不失为一种修养身心、预防疾病、保健治疗积极有效的好方法。

风美茵 (中国 香港)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推拿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

Email :miranda232300@yahoo.com.hk

 韩杰     (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