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音乐教育中游戏与各康复领域的整合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充满着各种声音:鸟叫、青蛙鸣叫、暴风的呼啸、雨水的滴答、汽车的笛笛声、火车飞机的隆隆声等,这些声音与人们的声调等恰好组成了美妙的音乐。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认为:音乐可以直接机器儿童进行各种活动的意向,引导儿童发展不可替代的因素,对于儿童认知、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育 游戏 康复领域 整合
1 引言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充满着各种声音:鸟叫、青蛙鸣叫、暴风的呼啸、雨水的滴答、汽车的笛笛声、火车飞机的隆隆声等等,这些声音与人们的声调等,恰好组成了美妙的音乐。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认为:音乐可以直接激发儿童进行各种活动的意向,引导儿童发展不可替代的因素,对于儿童认知、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喜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每个儿童都需要音乐,每个儿童都有接受音乐文化的愿望和要求,愉悦的音乐游戏能满足并激发孩子对音乐、语言、社交等各方面的兴趣,能发现和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才能,特别是对我们的特殊孩子,针对他们热爱音乐,特别热衷于音乐游戏的学习特点,在音乐教育中更加能激发孩子们各个方面的能力!
达尔克洛曾经说过:“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的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我们应该注重儿童的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幼儿的生活,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的性情通过音乐的洗练,而达到至精致纯的陶冶,以至于引导儿童以快乐的精神来塑造自己的生活!”音乐对孩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最易引起孩子感情的共鸣,引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儿童最早接受教育就是从感受音乐开始的;音乐游戏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动性和表演欲望,从而对幼儿活泼快乐情绪的培养和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以及和同伴的合作等社会交往社会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使得孩子的社会性得到发展。音乐游戏在特殊孩子教育生活中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促进孩子们的社会交往以及适应能力、语言能力,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记忆力、自信心,发展孩子们大动作以及手脚协调能力,开发孩子的智力,发掘孩子的潜能,升华孩子的情感……
那么,针对我们这些特殊孩子人群,如何利用音乐游戏来对孩子各个方面进行结合教育,全面发展孩子的能力呢?要将音乐游戏恰当的与提高孩子的语言、社会性、注意力等各方面结合起来,就必须将音乐游戏与各康复领域进行整合。所谓音乐游戏与各康复领域的整合,即是将音乐游戏与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等各个领域结合起来,使孩子们在语言、社会交往、生活自理等各个方面得到提高。树立整合意识,让音乐游戏在学前教育中无处不在!
2 音乐教育游戏与语言领域的整合
在特殊人群中,语言障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孩子只能够利用简单的句子、词语进行表达,部分孩子只能用单字甚至肢体动作进行表达,还有一些终身没有语言的孩子。面对这种现象,在教育教学中,语言教育自然就成了教学的重中之重。而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音乐游戏与语言领域的整合,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如何利用音乐游戏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呢?
首先,对于一些没有任何语言的孩子,应该选择一些儿歌里面含有“奇怪”声音的歌曲。当然将音乐游戏与语言领域进行整合的教学中,我们选择儿歌主要是在选择我们需要的一些音,如音乐游戏《吹泡泡》,里面玩着唱着就会有“咦”一个这个对于整首儿歌来说比较“怪异”的音,这时在比较平稳欢快的儿歌中,这个音显得特别另类的,从而激发了孩子去模仿、自然而然的就会溜出口了。通过实践,用这样的歌曲来引发无语言的孩子发出声音,成功率是比较高的。
其次,对于一些有简单发声的孩子,在选择儿歌的时候,一般要选择一些比较多相同重复语言的儿歌。孩子只能发出一些简单音而未能发单音字时,相同而且重复的儿歌,能够有助于孩子较好的掌握单音字的发音。如儿歌《我爱我的小动物》,“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怎样叫?”“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还有小狗、小羊、小青蛙、小鸡、小鸭等等。通过这样对唱的小游戏,就能给予能力较弱的孩子一定的引导,对于能力稍好的孩子也能较快的掌握。从而增加孩子们歌唱的信心。孩子们觉得这样的歌曲简单,而且能够唱出来了,自然而然就比较感兴趣唱、有信心唱、愿意唱了,唱多了,孩子们也就能够说出来“喵、汪、嘎”等等这些歌曲中重复出现的单音字了;
再者,对于一些比较喜欢学舌的学生,为了提高孩子们问答能力,我们可以设计、寻找一些相关对话的儿歌。如《我爱我的小动物》、《小鸡小鸡在哪里》等,对于《小鸡小鸡在哪里》我们还能设计成为《××××在哪里》,如对于学生明明,就变成“明、明、明、明在哪里?”来引导学生明明回答:“老师我呀在这里。”在儿歌当中还能加入一些捉迷藏等游戏,让学生多接触这样对话的儿歌,从而理解简单的问句,从而提高孩子的问答能力,来达到解决学生学舌的问题。
要解决孩子们语言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利用音乐教育的整合来解决孩子的语言问题,就必须抓住孩子们语言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来选择具体的歌曲。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们还应该借助于歌曲对儿童强烈的感染力,以及孩子热爱音乐的天性,选择一些优秀的儿歌,让孩子在不经意的听听唱唱中不知不觉丰富词汇,达到词汇的积累,这也是促进孩子语言发展比较有效的方法。
3 通过音乐游戏开发孩子的智力
孩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最容易引起孩子感情的共鸣,孩子最早接受教育也就是从感受音乐开始的。加上孩子爱玩的特点,音乐游戏更加能够吸引孩子,达到开发孩子智力的目的。
感知觉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语言能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那么,如何通过音乐游戏来发展孩子的感知觉、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呢?为了提高孩子的感官训练,可以选择一些《猜猜猜》的音乐游戏,让孩子闭上眼睛,倾听一些周围的声音或者不同乐器敲打出来的声音;可以让孩子亲手制作一些用米、大豆等乐器进行敲打,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等;辨别不同音色的乐器,并为孩子创设一个编故事的环境或者倾听一些起伏比较大的音乐等,引导孩子凭借生活的实际,来表达音乐能够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在学习歌唱儿歌是,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在熟练掌握歌曲旋律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自己想、自己编、填上自己喜欢想唱的歌词,并配上自己的动作,这样能够促进孩子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如在学唱儿歌《我爱我的小动物》时,能够尽量让孩子们把自己熟悉的小动物以及相关动作编进歌曲里面。
4 在音乐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社会交往能力、升华情感)
音乐游戏能满足幼儿的好动性和表演欲望,与孩子的社会技能进行整合,从而对孩子活泼快乐情绪的培养和遵守规则等良好行为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使得孩子的社会性得到发展。
除了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社会技能对于特殊孩子来说也是一大弱点。
4。1 孩子害怕跟其他孩子接触,未能跟同伴玩耍,不愿意让他人触摸身体等等这些社会行为大大存在于我们孩子身上,这些问题时刻存在于康复教育工作当中。利用音乐教育游戏来发展孩子的社会性,能够较好的改善孩子的社会适应、交往能力。音乐游戏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有助于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能够较好的培养孩子参加游戏的习惯和能力,让孩子按照规则进行游戏,使得孩子能够较好的和同伴玩耍,在不知不觉中自然的跟玩伴碰触。如,针对一些不愿意或者不喜欢他人触摸、碰触自己身体的孩子,利用一些儿歌《拉拉手》、《炒盐豆》、《握手歌》等,设计一些拉手、拥抱的音乐游戏动作,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习惯拥抱、拉手等接触;
4。2 针对孩子不愿、未能较好的跟其他同伴玩耍,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邀请小朋友的音乐游戏,如《我们想要邀请一个人》、《炒盐豆》等互动音乐游戏,引导小朋友去邀请自己的好朋友来做音乐游戏,因为只有邀请到了好朋友,才能完成音乐游戏玩耍。
4。3 很多孩子在玩完玩具时,未能够较好的收拾好玩具,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音乐游戏,将收拾玩具等社会行为穿插进音乐游戏里面,从而达到让孩子收拾玩具的目的,如《收玩具》(利用儿歌《苹果》曲自编)“桌上许多小玩具,一个一个收整齐,将它放进小盒子,老师表扬奖星星”。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并乐意去完成收拾玩具这一项任务。
对于特殊的孩子,社会交往能力是其一大弱点,也是我们康复教育教学工作里面的一个难点。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孩子喜欢音乐游戏,热爱音乐游戏这一特性来进行教学深入研究,目前的实践效果可以说是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的。当然,在利用音乐游戏跟社会技能进行整合中,我们更重要的还要灵活的运用孩子比较熟悉、喜欢的儿歌进行灵活的自编等变动。
5 利用音乐游戏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音乐游戏是孩子们比较热爱的活动,音乐游戏能够让孩子们比较快速、乐意掌握所学知识。那么,灵活的将生活自理的知识融合进音乐游戏里面,通过音乐游戏来达到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当然也是不无可能的事了。儿歌《请你快去洗洗手》、《我有一双小小手》等灵活运用到了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对于提高孩子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等都是比较有效的。当然,要让音乐游戏与生活自理能力能够较好的整合,还需在平时遇到相对应的生活情景时,有着相对应的音乐来让孩子有游戏的感觉,这样孩子们就不会觉得那是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是在玩游戏了。
6 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与注意力
学龄前的孩子,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往往能够很专注的去看、去记,往往能够记得很牢固、看得很清楚;相反,则忘得一干而静了。在进行音乐游戏教学时,让孩子聆听大量的儿歌、看大量的音乐视频游戏,从而进行观察、选择,选择一些孩子喜欢的旋律等儿歌对孩子进行教学,这样孩子们就会比较认真的学习、比较清晰的把所学的内容牢记于心,从而促进孩子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7 音乐律动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
在发展幼儿粗大动作训练当中,融合进音乐游戏,能够较好的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康复效果。孩子们喜欢音乐,如在发展幼儿上肢大动作时,我们利用律动《汽车上》,让孩子通过双臂的舒展、左右摆动等动作,让孩子利用上肢来模仿车轮转动、雨刮器左右刷、向后走等动作,来提高上肢大动作的灵活度,孩子们在这样的音乐律动游戏中,不仅发展了上肢大动作,还认识到了车轮转动、雨刮器的左右摆动等日常生活现象。
8 结论
良好的活动应该是融目标、内容、环境、材料以及方式、方法等各个要素合理组合而成的。音乐游戏与各个领域的整合正是良好活动的体现。音乐教育游戏与各大领域的整合,是全方位的推进。活动是围绕目标进行的,音乐教育游戏与各大领域的整合隐含了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实施,也就是在发展孩子音乐能力的同时,挖掘活动中其他方面的教育价值,如《捉迷藏》,在教会孩子唱《捉迷藏》这首儿歌的同时,还要让孩子认识大灰狼、山羊,大灰狼会吃掉山羊等等这些生活常识等,诸如此类的整合比比皆是。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整合并不是一个“大拼盘”,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除了要注意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整合,有事面对众多的价值,在一个活动中是完成不了的,因此还要对其内容进行割舍,使音乐游戏与其他领域的整合更为自然和恰当,更能符合孩子的个性特点,有效促进孩子发展,达到提高康复效果的目的。
音乐游戏是具体体现孩子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利用孩子喜欢音乐的天性,酷爱游戏的特点,对其进行整合,能够达到全面发展孩子的能力,促进并大大提高孩子的康复效果,对我们特殊孩子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学实践,音乐教育游戏与各大领域的整合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康复教育教学手段,让音乐融合进孩子们的康复教育中,让音乐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