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理辅导,让准妈妈少抑郁

作者:    来源:新闻晚报    更新:2014-04-07 15:18    浏览量:0

  现象:围产期抑郁被误以为“正常”

  安徽籍的Jessica硕士毕业后和丈夫定居上海。怀孕后,母亲来沪照顾她。但是因为观念、生活习惯的不同,Jessica经常与母亲吵架。而且在怀孕期间,Jessica也坚持工作。由于家庭矛盾与工作压力,Jessica总是感到烦躁,容易生气,有时又独自一人关在房间里落泪。

  王女士有一个2岁的女儿,今年她怀上了第二胎,大女儿知道妈妈怀有小宝宝后,问她:“妈妈,你是不是不要我了?”王女士多次看到女儿半夜偷偷地哭。她很心疼女儿,觉得内疚,对不起孩子。王女士是独生女,从小没有兄弟姐妹,她担心宝宝出生后,两个孩子不能相处融洽。这令她整天焦虑不安,沮丧、伤心,丈夫劝她平心静气,她却认为丈夫不理解自己。

  在浦东某妇幼保健院参加了一项名为音乐治疗干预产前抑郁的研究后,医生发现王女士属于轻度产前抑郁,而她的丈夫原先对产前抑郁一无所知,以为妻子的情绪波动是怀孕的正常反应。课题负责人之一沈闻佳表示,产前抑郁的发生对孕妇和胎儿都有严重的影响。

  调查:三大人群易被产前抑郁

  去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学院联合浦东某妇幼保健院调查产科门诊800名孕妇,选出46名抑郁程度轻度及以上的孕妇,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她们进行跟踪干预。调查显示,孕期、受教育程度、初经产妇及不同地区的产妇在抑郁程度上存在差异。受访者中三个高抑郁的孕妇群体为:高学历孕妇、独生子女经产妇及非上海籍孕妇。

  从受教育角度看,高中到大学本科学历的孕妇抑郁症发生率相对较少。受教育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与受教育程度较高(硕士及以上)的孕妇抑郁得分较高。高要求和高计划性成为高学历孕妇情绪紧张低落的主要起因。

  经产妇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初产妇,非上海籍孕妇的抑郁得分显著高于上海籍孕妇。对下一代多子女的教养问题是独生子女经产妇最大的困惑;应激事件多,社会支持缺乏是引起非上海籍孕妇产前抑郁的主要原因。

  治疗:在音乐中发现心灵需要

  “闭上眼睛,放松身体,选择自己最舒服的姿势躺着或坐着……”遥远的流水声背景下,心理治疗师平缓的引导语把孕妇们带入肢体和心理放松的状态,准备开始心理辅导。沈闻佳用音乐推动联想体验,促进孕妇情绪和情感的释放。

  每个人对音乐的敏感度不同,治疗师要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适合每个孕妇的不同音乐。“你想到了什么?”“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被治疗者在聆听音乐时,治疗师适时地提问,引导被治疗者述说自己的联想。“嗯,不错,然后呢? ”“哦,是这样啊! ”在这里,孕妇们不用担心自己的坏情绪会遭到嘲笑、忽视,相反,治疗师会认同、鼓励并促进她们进一步联想和体验,帮助孕妇安全地走过心灵探索之旅。

  之后,治疗师与孕妇一起探讨,这些联想体验与孕妇的心理需要的关系,鼓励她们发现联想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有什么意义,以及与未来生活的联系。

  每周一次,“度身定做”的音乐治疗每次持续50分钟—1个小时,治疗周期从3周到8周不等。沈闻佳等对接受音乐治疗干预的孕妇进行前后对比测试,发现其抑郁程度得到了改善,包括抑郁情绪、失望感、失败感、生活满意度、内疚感、人际交往、自我接纳和疲劳感8个方面,跟踪结果也显示,改善的效果具有长期性。不少孕妇在产后养成了良好心理卫生习惯,学会了及时发泄情绪和适当的自我表达。

  1~14周的孕妇与33~36周的孕妇抑郁程度较为明显,这可能和孕早期反应以及孕晚期身体状况较为疲累、对如何照顾即将出生的孩子产生困惑、没有做好母亲角色转变等有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