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女生音频中毒

作者: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更新:2010-06-10 17:58    浏览量:0
    专家说长期不当使用波声,可能会对大脑功能有损害

  经过1个月的治疗,伊静(化名)的整个世界终于安静下来。昨天,她回到了学校,开始复读高二的课程。

  原来,伊静在网络上下载了号称可以减压,名为“音频毒品”的音频文件,每天不间断听上4.5个小时后,导致了心理问题。“一天24小时都有人在我脑子里唱歌、放音乐。”

  为减压听音频

  影响生活住进医院

  伊静是无意中发现“音频毒品”下载网站的。看到网站介绍说听这种音频有减压的效果,马上面临升毕业班的伊静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将其下载并推荐给朋友。

  按照说明方法,两人开始听音频文件,听到一半时,伊静的朋友就感觉像噪音一般,没有继续听下去。然而伊静自从听了“音频毒品”后,就把音频文件下载到她的MP3上,每天都要听好几次,最后平均一天要听4—5个小时。她说“可能是真的上瘾了。”

  原本想通过听音频文件减压的伊静,完全没有料到这是个噩梦的开始。“一天不听几遍,上课就坐不住。”到最后,伊静满脑子都是这些音频,就像有人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在她大脑里放音乐、唱歌一样。

  这严重影响了伊静的生活和学习。随后,家人把她送到川大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物质依赖科,住院治疗。

  心理治疗遇阻

  药物治疗1月才康复

  伊静住院后,按要求没将MP3等播放设备带进医院。

  “虽然没有听,但她仍然说自己能听到音乐,这是典型的幻觉病征,而且表现得很烦躁,很痛苦。”医学博士李斌说,一开始为伊静做了心理治疗,希望她把认为在自己大脑里循环播放的歌或者音乐唱出来、哼出来。但伊静始终没能做到这一点,最后还是对她进行了1个月的药物治疗,才得以完全康复。

  关于“音频毒品”

  有人喜欢有人厌恶

  记者在百度上搜索“音频毒品下载”,链接达47万多个。网站大多都有一段相似的介绍:音频毒品,英文名称I-Doser,也可以称作“听的MP3毒品”。它主要通过控制情绪的α波、使人处于清醒和梦幻之间的θ波以及令人紧张和兴奋的β波等各种频率,使人进入幻觉状态。治疗心理疾病,缓解压力。

  网友对于“音频毒品”的讨论也非常热烈,网友珍惜追梦人说,“今天上午听了一下,很诡异的音乐。听了头还有点晕晕的,消遣一下可以,不能常听。特别是有心理疾病的,有自杀倾向的。”网友venSsi则说,“可以去听着玩玩。我听了,没什么大事。有的像话筒的啸叫声,有的像电视没信号时的嘈杂声,有的像锯木头的声音。反正都是噪音。”

  但也有部分网友对这种音频文件表现出痴迷,“第一次刚听时还有些不适应,可听完后身体特别轻松”。“假如不听,就会心里发慌。”这些网友同时也对自己的反常表现很担心,怕自己会和吸毒一样染上“毒瘾”。

  专家说法

  周而复始听确会上瘾

  难道“音频毒品”对一部分人真的有缓解压力的“疗效”?

  李斌说,“一种事物让人上瘾必须要满足3个条件。首先是被强制性使用,例如酗酒的人无时无刻不惜花钱喝酒;其次是这种事物本身有成瘾特性,比如海洛因的这种特性就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还有就是人在不用这种事物后会出现‘戒断’症状,像吸毒的人不吸就会流口水等。”

  他说,如果“音频毒品”真的能让人产生幻觉,这更多是听音乐者的一种自我心理暗示,有安慰剂的作用。听者相信这个音乐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感觉,也就是说期望影响生理反应,因此也就更容易受到心理暗示,从而真的产生精神安慰的感觉。

  李斌说,从理论角度讲,那些音频不是真正的音乐,只是各种单纯的、类似于噪音的波声。从临床看,长时间不当使用波声,可能会对大脑功能有损害。“周而复始地听此类音频,确会使人上瘾。”他说。

  医生提醒

  音乐治疗需专业诊断

  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黄颐说,在心理疾病这方面,是有音乐治疗这种治疗方式的。专业的音乐治疗,必须对被治疗者做系统的诊断评估后,才能根据不同的情绪状态,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而且还需要配以相应的治疗引导语。没有专业心理作为基础,盲目听各种经过挑选出来、能引起你情绪体验的音乐,或是听以α波的形式输出的音乐,可能由于选择不当而诱发心理疾病。

  年轻人和学生出于好奇或追求刺激、释放压力的心理,上网下载收听类似音频,这些可能都是用来释压的一种方式。而说是“毒品”,几位专家都以为有点夸大。

  新闻资料

  音频毒品,英文名称I-Doser,也可以称作“听的Mp3毒品”。它主要通过控制情绪的α波、使人处于清醒和梦幻之间的θ波以及令人紧张和兴奋的β波等各种频率,可以使人进入幻觉状态。华西都市报记者 程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