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助你身心健康!
今天,“影音新生活”为大家推荐几种具保健疗效的音乐,一起走进音疗的世界。
何为疗效音乐?
疗效音乐其实涉及多个学科,包括医学、心理学、康复学、音乐学等。从生理学上看,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能引起人体组织细胞、颅腔、胸腔产生共振,从而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身体机能。
从心理学上,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主导音乐活动主要是右脑的功能,而恰好人的许多情绪和行为都受控于右脑。这是音乐起疗效功能的重要依据。
中医的疗效音乐
五声调式是中国音乐独特的民族调式,五声,顾名思义有五个音,即宫、商、徵、羽,五声与易经的五行、中医的五脏、情感的五志等理论相结合,利用声波震动,达到按摩脏器的保健效果,让音乐发挥极大的疗效功能。
宫乐:宫调式音乐能促进全身气机的稳定,调节脾胃,兼有保肺利肾水的作用。而在五行中,宫调式属土,指承载、孕生万物的意思。例如《春江花月夜》、《月儿高》、《平湖秋月》。
音乐欣赏:《春江花月夜》
商乐:商调式乐曲给人感觉就像一幅略带一丝悲伤的气息但却不凝重的秋天景象,能促进气机的内收,调和肺气的运行,兼有保肾养肝的作用。例如《潇湘水云》、《将军令》、《金蛇狂舞》。
角乐:角调式音乐给人感觉就像一幅草绿天青、轻风拂面的明媚春景。而在五行中属木,指生长的意思。可达到调神、提振情绪的良好作用。例如《姑苏行》、《鹧鸪飞》、《春风得意》。
徵乐:徵调式音乐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升提,调节心脏功能,有助脾胃、利肺气的作用。例如《十面埋伏》、《喜洋洋》、《步步高》。
羽乐:羽调式音乐能促进全身气机的下降,调节肾与膀胱的功能,兼有助肝阴、制心火的功效。例如《江河水》、《思乡曲》、《平沙落雁》。
欣赏:《平沙落雁》
常见的心理疗效音乐(西洋音乐)
焦虑易怒:焦虑是一种心理性疾病,是个人面对挫折、困难、压力时所呈现的心理反应,表现为肌肉紧张、容易疲劳、头痛、烦躁不安,这时可聆听贝多芬的《第八交响乐》、亨德尔的《皇家焰火》、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舒伯特的《第六交响乐》等。
欣赏:《皇家焰火》
恐惧紧张:无论恐惧的是特定的还是外在的事物,遇到这种敏感的神经疾症时都可聆听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舒曼的《梦幻曲》、理查德·克莱曼的《水边的阿狄丽娜》等。
失眠多梦:这是一种睡眠量不正常的睡眠障碍,节奏平稳、柔慢、宽广的镇静性乐曲具有催眠效果,这时就可以听像马丁的《α脑波》、《催眠花园》、圣·桑的《天鹅》、海顿的《小夜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等乐曲。
缺乏自信:缺乏自信通常表现是优柔寡断、害怕面对现实。这种情况可聆听克莱德曼的《海边的祈祷》、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莫扎特的《第十四交响曲》等。
食欲不佳:食欲不佳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偏食、厌食等,而多听贝多芬的《欢乐颂》、莫扎特的《嬉游曲》、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这种音乐具有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消化,增进食欲。
健忘失忆:健忘症就是指大脑检索能下降,严重损伤还会造成痴呆。有关医学研究表明,听古典音乐具有提高记忆里的功效,这些作品多出自于莫扎特,所以通常称为“莫扎特效应”,如《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