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乐开启孩子心灵

作者:    来源:解放日报    更新:2011-01-04 18:24    浏览量:0

吴永祥是数学教师,却爱玩乐器。正是他的业余爱好,让“吹拉弹唱”点燃了孩子们的活力,使学校成了全国有名的艺术特色学校。在山阳镇,每四个人就有一人会吹拉弹唱,而他们不是吴永祥的学生,就是他学生的学生。这名多才多艺的教师,又让孩子们“爱屋及乌”,喜欢上数学课。

家长们都说:吴老师是一位拥有双重身份的“教育达人”:数学教得好,音乐弄得“火热”,他的扎根是农村学校的福气。

分配下乡,掩不住的失落

1960年夏天,23岁的吴永祥从上海师范学院数学专修科毕业,到市教育局报到,然后被分到金山区山阳中学。第二天中午,吴永祥就出发了,在市区坐轮船过江再换好几部车,5小时的长途旅程,让这个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年轻人有了一丝不安,不断猜想“农村到底什么模样?”

到达山阳中学后,眼前的一幕让吴永祥瞬间情绪低落: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只有5间教室,用简陋的书柜相隔,没有操场,周围遍地农田。到了晚上,连电也没有,只能点煤油灯。当晚,吴永祥失眠了,躺在床上,往外望出去,只有天空,耳边万籁俱寂。

农村学生的学习习惯,也让吴永祥颇为头疼。上课时,跑来跑去;放学回家就是玩,第二天不交作业;有的学生上初中了,连最基本的四则运算也搞不清楚。“怎么也想不到农村学校是这个样子,难道我的一生就要在这里度过吗?”吴永祥感到绝望。

从小爱音乐的他,此刻想起他的 “宝贝”——乐器。周末,吴永祥回了趟家,带回一个笛子和一把二胡。上完课,回到宿舍,吹吹拉拉,用吴永祥的话来说:“权当自娱自乐。”

一支民乐队,吹绿山水间

乡村里飘出了悦耳的音乐声,学生们顺着乐声寻来,一群人挤在吴永祥几平方米的宿舍里好奇地围观。从未见过乐器的孩子们,轮着摆弄,吹几口、拉几下,弄出声音了,他们哈哈大笑。

孩子们的兴奋劲启发了吴永祥的灵感:音乐可以滋润一个人的心田,甚至改变行为,何不从音乐开始,为这所农村学校做些改变?他从学校库房里找来了一些坏乐器,自己修理,又向镇里的文艺宣传队借了一些,就这样东拼西凑,一支小乐队的家当就算凑齐了。几个月后,参加乐队的20来个孩子,已经能演奏简单的乐曲了。

在山间,在田头,在小河边,都有了音乐。山阳的每个角落里,都留下了孩子们欢快的歌声与乐声。孩子们每天最大的盼头是学音乐,一上学就问吴永祥“什么时候拉一曲?”吴永祥抓住孩子心急的特征,和他们约定好:上午和下午好好上课,中午时分和放学后才有“音乐时光”。为了音乐,孩子们渐渐收了心,有学生样了。

几年之后,山阳中学的学生乐队渐渐有了名气,吴永祥带着他们从田间地头,演到繁华街市,甚至出国。山阳中学的民乐队曾夺得“上海之春”音乐会业余组冠军,还应邀前往日本佑贺县参加亚洲秧歌节,演奏了 《金鸡报晓》《紫竹调》等江南丝竹乐曲,博得满堂彩。很多人惊讶地说:“没想到农村学校还有这么好的乐队,他们的弹奏让人感动。”

吴老师的昔日学生、已经参加工作的李欢说,“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勾起我对吴老师的深深思念,影片中的代课教师马修多才多艺,有博大的情怀、宽广的爱心,像极了吴老师,真怀念那段音乐时光。”吴永祥淡淡一笑:“其实是音乐让我坚持留在了山阳,永远不挪窝。”

独特教育法则:8-1>8

几十年来,吴永祥一直在山阳中学推行一条教育法则:8-1>8。他这样解读:如果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是8小时,那么拿出1小时的时间用于课外活动,如艺术、美术等,所产生的效果一定好于8小时全部学习文化知识。吴永祥说:“并不是把孩子培养成艺术家,而是用艺术陶冶情操,培养气质。”

农村学生比较调皮,行为规范常常缺少约束,吴永祥实践下来发现,多说无益。他灵机一动,将中学生行为规范语编成了一个说唱节目《唱唱行为规范四十条》。在这个音乐“大杂烩”中,有说唱RAP、有快板,有口风琴演奏,学生们觉得很有意思,唱来琅琅上口。吴老师 “激将”:“唱得好,也要做得到。”他特意将班级演唱任务交给最调皮的学生,渐渐地,皮大王变了样,衣冠端正了,礼貌用语多了,学习刻苦了,还经常争着为班级做事……

如今,在山阳中学,几乎每个孩子都会一门乐器。从笛子、二胡、琵琶、古筝,到扬琴、大提琴、排笙等,山阳中学有10多支民乐队,还命名了手风琴、打击乐等特色班。民乐队中有个女生,从她的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一家三代人都是吴永祥的学生,他们家组成了一支“家庭民乐团”,闲暇之余合奏一曲,其乐融融。祖孙三代说:“感谢吴老师,我们有了音乐,一生都变得非常有意思。”

山阳镇上其他很多中小学都组成了学生民乐队,问下来,指导教师都是吴永祥的学生。他们继承了吴老师的“衣钵”,将音乐的种子播撒得更远。

玩音乐的孩子,学习顶呱呱

吴永祥说,他和学生一起实现“音乐梦”,和家长们的支持分不开。“城里的孩子要学与学习不相干的东西,阻力相对大;而农村的家长相对‘宽宏大量’,他们只认准一条:只要孩子喜欢老师,就成。”

怎么能做到让孩子玩音乐,功课不落下?吴永祥说,不管是数学,还是音乐,教育都是相通的,都是音乐赐给他的灵感,让他悟出:上数学课,不能枯燥,要有趣,学生才能学得好。

学生们都说,吴老师的数学课,就像音乐课一样轻松又有趣。在讲解“1000的平方”时,有的学生算不过来,吴老师与众不同地分解成:100×100×100,并且风趣地称之为“千方百计”。在课堂上,他还经常运用数学游戏和智力小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他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数学成绩总是在全区名列前茅。他带过的几百余名学生中,市、区重点中学录取率接近三分之一。这在一所农村学校来说,成绩斐然。

有一次,国外学校来参观山阳中学的学生民乐队,外国教师好奇地问:“你到底是数学老师,还是艺术老师,怎么会样样都那么出色,有何秘诀吗?”吴永祥微微一笑,“谈到教育,我们总是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其实,教师自己有兴趣,才是一切教育的源泉。”

2003年,吴永祥到了退休年龄,可是山阳镇的学生和家长们偏不让,“赖”着他一晃又是7年。如今,他每天还会乘车去学校,和孩子们聊聊功课、吹拉弹唱,“音乐让我和农村、和孩子们有着割不断的情缘,我们爱音乐,爱生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