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浸润心田
作者: 来源:四川日报 更新:2015-06-08 19:07 浏览量:0次
跨音乐学、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音乐治疗专业,上世纪40年代发端于美国,但在我国的发展仅仅只有20余年。2013年,王露洁创立了四川省第一家从事音乐心理干预和相关研究的专业机构——乐聆公益发展中心。毕业于川音音乐治疗专业的学生吴育霖和陈梦成了她的有力助手。美国天普大学音乐治疗专业毕业的硕士王维佳也来这里工作。目前,有30多位学习音乐治疗专业的大学生加入了乐聆音乐治疗师志愿者的队伍。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正在中央音乐学院读研的王露洁等10几位同学紧急赶往地震灾区彭州。在那里,她亲眼见到了大批急需帮助和治疗的人群。她和同学们对大面积精神创伤的临床调查进行分类设计,每天背着乐器穿梭在安置点,怀着真诚的爱陪伴在治疗对象身旁,以音乐滋润受灾群众的心田。每当看到受灾群众从一首首乐曲里得到精神的舒缓时,她感到莫大的安慰。“每一个音乐治疗师,都将面临特殊人群。若没有对爱的深刻解读,没有爱心支撑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一天都做不下去。”这是王露洁最大的感悟。
“乐聆”成立两年来,确立了以专业优势和良好信誉争取政府购买服务,以项目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此,王露洁多次谢绝商业企业的合作邀请,“我的项目一要注重社会效益,二要为教学和科研搭建平台。让人聆听,也聆听自己。眼下项目足以支撑事业的发展,工作人员也对自己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感到满意。”
从2013年起,“乐聆”与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成都市民政局和成都市慈善总会等进行合作。音乐治疗师每天出入儿童福利院、区县慈善救助机构和街道社区,用音乐疏导生活中遇到困境的人们,用音乐浸润受助者干涸的心田。那些自闭症孩子,如今学会了人际交往的儿歌和音乐游戏;那些脑瘫孩子,可以用音符唱出妈妈的电话号码和自己的生日;那些玩奥尔夫乐器上瘾的老人,一改单一的娱乐方式,在音符和鼓点中寻求到新的生活节奏和旋律……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正在中央音乐学院读研的王露洁等10几位同学紧急赶往地震灾区彭州。在那里,她亲眼见到了大批急需帮助和治疗的人群。她和同学们对大面积精神创伤的临床调查进行分类设计,每天背着乐器穿梭在安置点,怀着真诚的爱陪伴在治疗对象身旁,以音乐滋润受灾群众的心田。每当看到受灾群众从一首首乐曲里得到精神的舒缓时,她感到莫大的安慰。“每一个音乐治疗师,都将面临特殊人群。若没有对爱的深刻解读,没有爱心支撑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一天都做不下去。”这是王露洁最大的感悟。
“乐聆”成立两年来,确立了以专业优势和良好信誉争取政府购买服务,以项目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此,王露洁多次谢绝商业企业的合作邀请,“我的项目一要注重社会效益,二要为教学和科研搭建平台。让人聆听,也聆听自己。眼下项目足以支撑事业的发展,工作人员也对自己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感到满意。”
从2013年起,“乐聆”与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成都市民政局和成都市慈善总会等进行合作。音乐治疗师每天出入儿童福利院、区县慈善救助机构和街道社区,用音乐疏导生活中遇到困境的人们,用音乐浸润受助者干涸的心田。那些自闭症孩子,如今学会了人际交往的儿歌和音乐游戏;那些脑瘫孩子,可以用音符唱出妈妈的电话号码和自己的生日;那些玩奥尔夫乐器上瘾的老人,一改单一的娱乐方式,在音符和鼓点中寻求到新的生活节奏和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