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让老人活力四射
作者:王骏 来源:商报讯 更新:2015-04-18 18:16 浏览量:0次
几首老歌,熟悉的旋律,徜徉在音乐世界里的老人们不自觉地摇晃身体配合着节奏。近日,一场音乐介入治疗课在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活动室内举行,短短三十分钟,为参与的老人带来身心放松的快乐。
在活动室内,治疗师一边讲解音乐疗法的特点,一边播放着一些家喻户晓的老歌,许多老人不自觉地跟着哼唱,有的还能清晰唱出歌词。“没想到柔美的音乐加上简单的动作能有这么神奇而特殊的效果,让我感到很高兴。”老人姜琳乐得合不拢嘴。
“音乐具有刺激记忆力的强大作用。特别是针对一些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当他们听到或唱起多年以前的歌曲时,就会自然地想起那个年代的很多往事。即使是平时失去了行动能力、依赖别人照顾的老人,在音乐治疗的过程中也能主动发挥自我。”向我们介绍的,是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老年人福利中心护理员班长汪玉兰,4月8日至11日,她刚刚在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年产业管理学院进修完毕,并获得了由日本加贺谷宫本式音乐照顾协会办法的证书。
汪玉兰告诉记者,音乐疗法最早起源于日本,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各种疾病。科学家认为,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同时,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改善人们的情绪。具体到老年人身上,音乐在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活跃思想、丰富和改善情绪状态方面有明显的功效,有利于消除孤僻老人与周围环境的情绪和理智障碍,加强老年人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和自我信心。
正因为有这么多好处,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早在一年多前就在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及苏州市慈善总会的帮助下,将该项目融入到老人康乐活动体系中,极大地丰富了老人的在院生活。此次选派护士班长汪玉兰前往进修培训,就是希望进一步掌握音乐疗法的最新动态,推动该项目在福利院的进一步拓展,惠及更多老人。
“现在的敬老爱老有一个误区,认为老人只要不愁吃穿,就能过得好好的,忽视了老年人的精神诉求,忽视了对他们的精神慰藉。”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院长孙惠忠表示,音乐介入是老年人的心理治疗的一种有效方式,在音乐带动下,可以真正进入老年人的世界,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晚年更舒心、更开心。
在活动室内,治疗师一边讲解音乐疗法的特点,一边播放着一些家喻户晓的老歌,许多老人不自觉地跟着哼唱,有的还能清晰唱出歌词。“没想到柔美的音乐加上简单的动作能有这么神奇而特殊的效果,让我感到很高兴。”老人姜琳乐得合不拢嘴。
“音乐具有刺激记忆力的强大作用。特别是针对一些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当他们听到或唱起多年以前的歌曲时,就会自然地想起那个年代的很多往事。即使是平时失去了行动能力、依赖别人照顾的老人,在音乐治疗的过程中也能主动发挥自我。”向我们介绍的,是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老年人福利中心护理员班长汪玉兰,4月8日至11日,她刚刚在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年产业管理学院进修完毕,并获得了由日本加贺谷宫本式音乐照顾协会办法的证书。
汪玉兰告诉记者,音乐疗法最早起源于日本,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各种疾病。科学家认为,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同时,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改善人们的情绪。具体到老年人身上,音乐在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活跃思想、丰富和改善情绪状态方面有明显的功效,有利于消除孤僻老人与周围环境的情绪和理智障碍,加强老年人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和自我信心。
正因为有这么多好处,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早在一年多前就在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及苏州市慈善总会的帮助下,将该项目融入到老人康乐活动体系中,极大地丰富了老人的在院生活。此次选派护士班长汪玉兰前往进修培训,就是希望进一步掌握音乐疗法的最新动态,推动该项目在福利院的进一步拓展,惠及更多老人。
“现在的敬老爱老有一个误区,认为老人只要不愁吃穿,就能过得好好的,忽视了老年人的精神诉求,忽视了对他们的精神慰藉。”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院长孙惠忠表示,音乐介入是老年人的心理治疗的一种有效方式,在音乐带动下,可以真正进入老年人的世界,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晚年更舒心、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