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能缓解心理压力但音乐治疗师却无处上岗

作者:潘良蕾    来源:联合时报    更新:2013-06-10 22:58    浏览量:0
      今年全会期间,余丹红等委员提交提案,呼吁在上海一些社区中设立音乐治疗师岗位。承办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表示,将通过鼓励的手段,发挥音乐治疗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对此,余丹红认为:这项工作不能仅仅停留于理念的支持和精神的鼓舞,而应该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竞争的激烈,如今人们的各种心理问题日趋突出。据中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15岁以上人口中各种心理疾患的总患病率高达15%左右,约3000万儿童和青少年受到情绪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困扰;同样,白领阶层们也有大量心理压力难以消解的问题。作为一门新兴的行业,音乐治疗可以通过使用各种音乐活动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功能水平的人群,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支持和成功感的体验,以此缓解压力,对促进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2008年9月起成立的音乐治疗专业,着重于音乐治疗理论、方法技术、临床见习与实习、督导等各个方面。该专业十分关注实践,从大一开始到大四,学生们每年都在医院、社区、精神卫生中心实习,成立至今已培养了一批音乐治疗的专门人才。但由于社会信息滞后等因素,该专业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遭遇了严重的就业瓶颈,大多数人面临改行的窘境。今年全会期间,余丹红等委员以提案形式建议,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设立音乐治疗师的岗位,对社区人群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对于相关建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提案答复中透露,将鼓励更多的街道和社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音乐治疗专业方法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多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与此同时,积极引进如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学生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高材生,更好指导社区开展音乐治疗工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音乐治疗专业人士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真正受过专业培训的相关人才却又无法人尽其才。这实在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采访中,余丹红再次呼吁,希望相关部门能引起重视,尽快在社区中设立音乐治疗师岗位,让这些专业人才真正得以“人尽其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