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音乐学院举办音乐治疗融合音乐会
唐氏、脑瘫、智力低下……这群特殊人群,在一群音乐治疗专业大学生的“治疗”下,病情日趋好转。排练8个月,14名智力残障人士还和武汉音乐学院4名大学生,同台演出了手语舞《感恩的心》。这温馨的一幕,出现在我省首场“音乐治疗融合音乐会”上。
昨日下午,楚天都市报记者现场看到,参加音乐会13个节目演出的,既有武音音乐治疗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有曾经接受他们治疗的“患者”: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抑郁者的白领、先天有智力障碍或精神障碍的中老年人。
据介绍,武汉音乐学院从2011年起,在本科阶段开设音乐治疗方向,2015年起招该专业研究生。这些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外,根据学科应用型专业的特点,面向社会,服务大众。每学期都在各个不同的实习点进行公益性的实习服务,其中包括医院,社区和特殊教育机构等,涉及到各个领域需要帮助的人群。
据统计,近8年来,该校已有百余名专业学生,先后到湖北省人民医院精神科、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昌紫阳街阳光家园、华中师范大学学能训练中心等医院或社会服务机构,对有需要的人进行音乐治疗。近8年,他们共服务人群约20000余人次,服务时长约6000余小时,督导时间约1500余小时。
该校音乐治疗专业研三学生张乐回忆,5年前,他第一次去阳光家园做志愿者服务,其实心里很害怕,因为不知道将要面对什么境况。他和同学们每周固定进行实践服务两次,主要利用乐器和律动,改善他们的认知能力,或舒缓他们的心理压力。
“在日复一日的交流中,原本陌生的他们对我们都视若亲人,有时偶尔没去,他们还会询问缘由。”张乐说,为了排练好这场音乐会,他们从去年就开始准备,如手语舞《感恩的心》排练花了8个月。“能将自己的音乐专业技能应用到社会,服务弱势群体,我很自豪。毕业后,也会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
在紧张愉悦的排练过程中,他们同时筹办了与武音院团委联合举办的大型义卖活动,学生们将各个实习点接受治疗的人们亲手制作的工艺品,进行义卖,义卖获得收入将会全额返还到相关实习点及当事人手中。
“目前,全国音乐学院中仅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少数院校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综合院校开设此专业更是凤毛麟角,所以这场音乐治疗融合会在全省也属首场。”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院长、音乐治疗实验中心负责人、音乐治疗专业学科带头人万瑛介绍,其实,在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音乐治疗,很多世界知名大学如美国天普大学、纽约大学等均开设该专业。通过这样特殊的展现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能促进音乐治疗专业的发展,更能增加特殊群体的社会归属感。他们将自己在音乐治疗中的获得和在平时劳动中的成果,用音乐会和义卖的形式展现出来,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彰显出社会对他们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