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因为专业才变得很美妙
在近日热播的电视节目《少年爱迪生》中,帅气沉稳的“发明小王子”江承蔚小时被诊为多动症,他的妈妈借助音乐将他疗愈——音乐真有这么神吗?上海音乐学院专家表示,音乐治疗在申城刚刚兴起,还不为许多人所了解,而真正的音乐治疗,必须有医疗师的参与。
“乐疗”介入早产儿康复
从事音乐疗法研究的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刘舒倩,通过半年努力,用歌唱、乐器演奏等音乐方法,帮一个自闭症孩子打开心结,从最初的拒绝接受教学,变得在课堂中能和老师正常交流。小朋友父母也陪伴孩子一起上课,希望将音乐疗法带到家庭。近日,上海音乐学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合作,设立早产儿音乐治疗专项基金,用于早产儿的“音乐治疗”。
“乐疗”给白领减压
“音乐治疗本来比较小众,但如今关注人群越来越多。”音乐治疗师陈俊伊说,除自闭症外,该疗法还用适合于减压、心理创伤干预、情绪干预等方面。
在申城,音乐治疗在对白领的减压等方面,也正被越来越多企业重视。刘舒倩介绍说,她去企业做活动时,会给参加活动的员工鼓、沙锤、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开始时会无序乱打,但她通过肢体语言等方法控制场面,将这些声音整合成好听的、有层次、有节奏的音乐,这同时也是慢慢地整合心灵的过程。
从业人员须经考核
“现在,《紫竹调》快听起来!”近日一个晚上,白领顾小姐在群中召唤好友并转帖说,看到“失传已久的中医音乐疗法,一曲终了,病退人安”的帖子,介绍了对应调理五脏的中国古典音乐,好友们也感到很新鲜。“效果不是很清楚,反正听起来很好听。”她对记者说,此类的帖子还有不少。
“这些音乐处方的效果因人而异,并非百分百有用。”刘舒倩认为,比如让外国人听《紫竹调》不一定有用。“人们的某些情绪问题,确实可借助音乐得以修复,但真正的音乐治疗,必须有医疗师的参与。”上海音乐学院杨燕宜教授表示,音乐治疗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要像中医一样根据情况不断调整治疗方案,而不能一味药用到底。杨燕宜表示,音乐治疗在国内仅有30年历史,在上海也才刚刚兴起,从业人员需经专业培训和严格考核,并非根据所谓的音乐处方听听音乐,就能达到效果。据介绍,做音乐治疗须由有资质的音乐治疗师来进行,其职业要求非常高,上海音乐学院该专业每年只招8个学生,而上海有该资质的人数估计也只有数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