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这些“稀奇”的大学选修课
圆润的嗓音,标准的招式,200多个学生集体摆“云手”,京剧选修课进课堂备受学生青睐。你会经常郁闷,有解不开的心结吗?音乐治疗帮你解决心里难题。 京剧、舞龙舞狮、《易筋经》以及音乐疗法和女子防身术,诸如此类的“稀奇”选修课今年在武汉高校频频亮相。其中,京剧、舞龙舞狮和《易筋经》等中国传统文化类最受欢迎,“国粹”在高校日渐火热;音乐疗法和防身术等实用性的也大受欢迎;各类“稀奇”选修课都深受大学生喜爱。 京剧课最热 4月初,我校京剧选修课开课,200多名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对京剧中的“手、眼、身、法、步”和“唱、念、做、打”等招式细心品味。而在半年前的武科大中南分校,还出现了全校仅有5人报的状况,一度“遇冷”的京剧课日渐火热。 据了解,“京剧进课堂”早在08年就已经提出,并在北京许多中小学试行。目前,北京市已进入推广阶段,地方课程教材也将试用。在湖北省,省京剧院也开展了“弘扬国粹大学之旅”,自2006年开始,已走进数十所高校,吸引了一大批大学生戏迷。 而把京剧作为一门课开设的高校却并不多。目前开设此课的高校都在进一步探索,如何让京剧继续走进大学生心中。 没有开课的学校,各种京剧社也办得火热。武汉大学京剧昆曲研习社、华中科技大学京剧社、武科大京剧社以及武科大中南分校京剧票友社和京剧欣赏协会等京剧社团,都深受大学生喜爱,入社学生和演出次数也显著增加。 体育选修课“花样”最多 湖北大学的大学生舞龙队组建于2006年,有男女队各一支,女队是湖北高校中唯一的一致女子队。今年2月,在湖大的“闹元宵”活动上,舞龙舞狮成最大的亮点。 本学期,湖大已经将舞龙舞狮正式列为选修课,在体育学院试行。湖大龙狮课专业老师刘轶介绍,该课程主要给学生讲授舞龙舞狮技巧,弘扬这种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 除此之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也将《易筋经》设为选修课,全校公选。武侠小说中被神化的《易筋经》,普通大学生照样可“修炼”。 中国特有的“好玩意”受欢迎,新潮实用的“女子防身术”也不逊色。本学期,我校第一次开防身课,包含格斗、抓捕、擒拿、反关节和腿部五个动作,29名女大学生都细心揣摩。大四艺术系女生张洁,正在找工作,专门回来选这门课,她觉得这个时候“学几招”很必要。 音乐治疗最“稀有” 音乐治疗是一种以音乐为载体,通过音乐行为,直接作用于身心的“自然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心理疗法。作为选修课列入大学教学计划,我校做了尝试。 今年3月份,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理事、高级心理咨询师张勇在校首开《音乐治疗的临床应用》,吸引了200多名学生聆听。 据张勇介绍,早在2004年我校就成立了音乐治疗室,至今已为200多名学生成功解“心结”。他说:“曾经有一名社交恐惧症的女生,在多次音乐治疗下,不仅找到烦恼的根源,还转变了对人对事的偏激看法。” 目前,我国仅有8所高校开设此专业课,但这些高校都属于艺术类或医学类高校,湖北省高校仅有武科大开设。 专家解析:背后的传统文化的影子 原湖北省社科院院长的赵凌云认为,在大学里开设这一课程很有必要,一个世纪以来,国学研究教育有所弱化,现在适当加强是很有必要的。“国学里面的精华逐渐彰显出时代价值,特别强调自省和内省,注重和谐、礼仪,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赵凌云说。 湖北大学教育学专家陈阳凤教授也表示,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是学术和文化普及的很好结合,这些课程开设在素质比较高的大学生中,能够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度。 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选修课的设置不能跟风。随着国学和传统文化的日益火热,许多大学都争相开设与之相关的课程,但其中难免有一些高校单单是为了其社会效应或是提高学校知名度。选修课的设置应该是为了提高大学生自身修养,补充知识残缺,为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服务 |
来源:杭州日报
http://edu-hzrb.hangzhou.com.cn/system/2009/05/16/0100413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