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儿童的影响

作者:    来源:温州商报    更新:2013-10-14 01:54    浏览量:0
    1.学习音乐能锻炼、提高听觉能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感受音乐首先靠听觉。一个孩子从怀胎四个月开始就已经具备听力,一个孩子虽还未识字,但是能听、模仿歌声,哼唱乐曲,从小培养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的听辨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听辨能力和听觉灵敏度。因此,我们就能以开发孩子的听觉训练为契机,来早期开发孩子的智力。

  2.学习音乐能培养注意力。孩子喜欢音乐的原因一开始不管是因为对新事物的好奇还是短暂的兴趣,但时间一长难免会出现厌倦情绪。前期老师会通过游戏、互动、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孩子提高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随着对音乐学习的不断深入、难度的提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对音乐理解程度的加深,慢慢会懂得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好音乐。

  3.学习音乐能锻炼、提高记忆力。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表演或演出的时候,势必要背谱或脱稿,这就需要孩子在乐曲本身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好的锻炼。音乐这种伴随着韵律和节奏的记忆训练,日久天长,孩子的记忆力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提高,而这也将大大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4.学习音乐能培养想象力、创造力。音乐对开发孩子的右脑大有好处,而右脑开发得越早就越能增强人的形象思维能力。研究表明,右脑的开发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尤其重要,因为幼儿期是孩子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开始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想象力思维模式不仅容易形成,而且能永久保持,所以,从小让孩子学音乐能够有效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学习音乐能锻炼、提高手脑协调能力。学习音乐需要充分调动一个人身体各个部分技能,眼要看,耳要听,大脑要立刻做出反应,嘴要唱,手要演奏。这一系列动作在不知不觉中就锻炼了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

  6.学习音乐具有调节身心平衡的作用。我们在聆听、欣赏音乐的同时,也由于体会音乐中传达的情感而受感染。一般听到欢快、节奏感强的乐曲时,会使人情绪振奋;而听到轻柔、节奏缓慢的乐曲时,人的心情也会跟着舒缓与镇静。因此音乐对调节生理和心理方面有一定作用。

  7.学习音乐能提升鉴赏、审美能力和自我表现力。音乐是启迪“美”的教育。学习音乐,我们除了学习乐理、视唱练耳等音乐基础知识,还通过曲子浏览有关的音乐史知识,了解音乐家以及他们的一些著名的乐曲,知晓这些音乐家和乐曲的社会背景、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一些有趣的故事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我们在生活中的鉴赏及审美能力。有了一定音乐基础和鉴赏、审美能力的人其表现出来的自信心和表现力也是胜人一筹。

  8.学习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完善道德情感。音乐带给人们信心、快乐、哀伤……它不时地影响着人的情绪,进而影响人的性格,据一项性格调查研究显示,学习音乐的人追求富有情调的生活,珍重感情,对别人十分关怀体贴,乐于帮助他人,因而更受人欢迎,更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