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患者听音乐可抵制排异反应?

作者:    来源:金陵晚报    更新:2012-04-01 15:04    浏览量:0

心脏移植、肝移植、小肠移植……器官移植,一直存在的难题:排异反应,医生称之为“排异关”。如果这个问题可以得以顺利解决,会让更多的人获得新生,器官移植后的生存质量和时间都会得到极大提高。近日,英国《心胸外科期刊》的一则消息让很多人兴奋:音乐可以抗排异反应。

音乐真的有这么神奇?如果是真的,那将会给多少人带来福音?对此,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专家邵永丰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排异不排异主要看个体的免疫功能,目前,音乐对排斥反应还未呈现出作用。

让人兴奋的实验

老鼠心脏移植后听音乐,存活天数提高了

英国《心胸外科期刊》刊登的这项研究报告说,日本帝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几十只实验鼠进行心脏移植,通常这类手术中移植的器官会因排异反应而存活率不高。本次研究也显示,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移植的心脏往往只能存活七八天。

但如果让术后的实验鼠连续听一个星期音乐,如实验中所用的歌剧《茶花女》和莫扎特的曲子,可以减少排异反应,将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分别提高到26.5天和20天,个别实验鼠甚至可达80天以上。不过也不是所有音乐都有这种效果。

研究人员还测试了“新世纪音乐”类型的乐曲,发现效果不大。除音乐外,研究人员还测试了多个频率的单一声音,也没有发现明显效果。

专家解读

该实验无临床印证,排异是否看个体

那么,音乐对排异究竟有没有作用?昨天,金陵晚报记者特地采访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专家邵永丰主任医师,他告诉记者,目前,这在临床上还没有体现。

即便有,目前还是动物实验阶段,距离临床还很远。

邵永丰说,如果说音乐有好处的话,应该是听音乐会舒缓人的情绪,心情好一些,提高免疫力,这个对普通人群的作用是一样的,心情愉悦也是健康的标志之一。

但单单对“排异”目前还没有定论,现在大鼠实验有这样的结论,但人和大鼠有很大的区别,听了音乐后,老鼠有什么感觉?这些,都是实验者的猜测。

在临床上,排斥是否很大,移植过后,患者能否闯过排异关,这除了抗排异药物有关外,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免疫系统的功能。每个人的免疫系统个体性差异很大。他们医院最长的移植病人已经存活了30多年,当然,他移植要吃抗排异药物。

音乐疗法

其实在南京也有,坐沙发上听CD

其实,音乐疗法在南京已经有了,去年,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推出“音乐疗法门诊”,病人看病很奇特,只要坐在沙发上听着CD就行了。

在该医院门诊“治未病”中心,有一个诊室的设施与别的专家诊室有点不一样。除了供专家用的问诊桌椅、开方的电脑外,靠墙还放着一张沙发,沙发一头的桌上放着一台CD机和耳麦。病人进来后,会先问诊,了解病人是什么病,然后再辨识体质,根据病人年龄大小,不同的体质,挑选适合的音乐,给病人听。治疗时,病人戴着耳麦,可以坐在沙发上,也可以躺下听音乐,一次治疗的时间通常要20-30分钟。

专家说,音乐疗法并不神秘,通过听音乐可以治疗一些慢性病早已得到临床验证,国外也早就开展了,只是国内相对滞后一点而已。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改善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感情,振奋人们的精神,消除紧张、焦虑、忧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