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帮助失语者发声(图)

作者:张西陆 黄黎锋    来源:广州日报    更新:2015-01-16 18:12    浏览量:0
音乐治疗师可以利用音乐让患者更好地康复。
音乐治疗师可以利用音乐让患者更好地康复。 李细华 摄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的音乐治疗室里,一位坐着轮椅的病人在治疗师的指引下艰难地唱出一字、一句。
  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舒缓情绪,也能成为治病的神奇工具。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的音乐治疗室在国内首试把音乐全面运用在康复领域,治疗师把音乐治疗作为康复治疗技术的一种,帮助脑损伤、脊髓损伤、骨创伤等病患改善他们工伤后伴随的情绪、肢体运动、注意力、言语-语言等多方面的身心功能障碍。
  据了解,2年多以来,已有近4万人次的病患在这一个小小的音乐课堂里接受治疗,其中有因车祸损伤大脑的失去语言能力的,有大面积烧伤,有肢体障碍的,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有不到两岁的小孩。
  弹吉他的年轻人也能悬壶济世
  不到三十平方米的房间,天蓝色地板,墙上挂着莫扎特的画像,室内琳琅满目地摆着钢琴、吉他、架子鼓等各种乐器,和煦的阳光从窗台透进来,3名年轻治疗师微笑示意“学生”跟上节奏……这一幕天天在康复医院上演。
  病患的歌声并不优美,还时常跑调,但治疗师依旧充满激情地、一遍又一遍地耐心地引导,“张大嘴,发声……”,而病人们也努力地配合。
  治疗师余康轮,2011年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当他的同学纷纷成为音乐制作人或音乐教师时,从小对医生有着特殊情感的他,选择了在国内仍处于萌芽阶段的音乐治疗。
  “虽然之前有过理论接触,也有过心理准备,但是当我走进医院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还是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余康轮说,一直生活在音乐圈子里的他,个性张扬、衣着时尚、发型多变,还不时炒炒更,“当你以前整天和美打交道,如今却要天天面对重度烧伤病人的脸庞时,是一个极大的心理挑战。”
  “音乐治疗师有一个很重要的技能:钢琴或吉他即兴伴奏,可辅助引导病人演奏或演唱,以达到具体的治疗目的,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医学知识。”余康轮认为,“一名音乐治疗师首先应该是一个音乐家,其次才是一个治疗师。”
  “音乐治疗在国外是一门发展得比较成熟的边缘学科,但是在国内是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真正了解这个行业的人并不多。而把音乐全面运用在康复治疗上的人,在国内更是寥寥无几。”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康复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他带队专门赴德国、瑞士学习,借鉴国外音乐治疗在医院(特别是康复中心)开展的模式及经验,才有了开设音乐治疗室的探索。
  音乐让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
  两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赵先生大脑严重受损,一句话也不会说。在朋友的推荐下,他与家人一同来到省工伤康复医院,该院医生推荐他做音乐治疗。
  一开始,赵先生完全不信任这个治疗,表现得极度烦躁,治疗师让他做什么,他都厌恶地挥挥手表示拒绝,让他发声,他光做口型不发声。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他才被动地“牙牙学语”,最终音乐不仅抚平了他烦躁的心,更让他逐渐恢复了说话的能力。出院时,他给音乐治疗室送上锦旗以表达感激之情。
  来到工伤康复医院治疗的病人,都是像赵先生一样突然遭遇车祸、高空坠落、机器故障等各种不测的正常人,在身体丧失各种功能的同时,心理也变得极其脆弱。
  余康轮告诉记者,有不少病患本来是家里的顶梁柱,甚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对自己的现状感到绝望。刚到音乐治疗室的时候,一碰到敏感处,就失声痛哭,或者是一言不发。
  “但音乐治疗让他们找到活下去的自信,让我最开心的就是,失语病人终于可以开口说话了,时常大哭大叫的病人终于安静下来了,一直抗拒说话的病人开始主动跟你交流了。”余康轮说。
  在3位年轻的治疗师眼中,康复治疗是需要多种治疗技术一起实施,而音乐治疗主要是把音乐和康复相结合起来,以音乐活动为主要手段,尽最大可能去改善病人的情绪、睡眠、疼痛痉挛、语言、肢体运动、注意力等多方面的身心功能障碍。最重要的一点是让病患找回生活的自信心,有更多的勇气融入到社会,这也是音乐治疗的另一个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