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脑瘫患儿
“通过音乐治疗的方式,由专业的治疗师给予适当的心理或生理上的调整。这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有很好的效果”。从这学期开始,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把音乐治疗引入到教学中,初见成效。该校特聘专家、美国专业注册音乐治疗师陈美玉希望这种引导式教育尽快在脑瘫儿童康复上得以推广。
武侯区特殊学校共有74名学生,其中主要涉及脑瘫、自闭症、智力障碍等病症的孩子。残疾会伴随终身,只有通过康复教育才能让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提高,如今已经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教育有了较好的发展。
送教上门提供康复性治疗
“由于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仍然有许多的特殊孩子只能呆在家里,所以每年我们都会开展很多次的送教上门活动,但这样的形式对于孩子的康复教育还是太少了。”陈美玉博士说。
有一次学校的肖老师前往一个孩子家里送教,这名13岁的脑瘫儿智力和正常人差不多,长得和母亲一样高,因为经济原因,一直没机会上学。这孩子四肢瘫痪,脖子只能后仰无法直立。据陈博士介绍,对于这个无法抬头的孩子,老师专门为他设计一顶帽子,帽子上有个铃铛,如果铃铛触碰到了乐器就可以发出响声,通过锻炼以达到让脑瘫儿抬头的目的。陈美玉介绍,曾有一个出生缺氧导致脑受损的小孩,虽然被强心针救下,但从此不能说话,四肢只能不由自主地抽动,这孩子对音乐很敏感,陈美玉弹钢琴吸引他,然后鼓励他用手拨动琴弦发出和弦音,通过这样的手段达到了屈展双手的作用。
2012年,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随机挑选了10多个学生成立了音乐小组,每周二、四的下午接受音乐治疗。智力发展缓慢的小月是其中一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能聚精会神地听着音乐,并准确地和老师配合,在间歇还会和身边的同学进行沟通,而在平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其他的孩子也一样,在音乐中他们均表现出了平和,是完全不同的状态,情绪稳定,互相沟通……这就是音乐治疗带来的变化。这场一个小时的音乐课一共练习了两首乐曲,孩子们的表现大大超过了陈美玉的预期。
推广康复服务面临诸多难题
据了解,音乐治疗是针对脑瘫儿童非常先进的康复训练方式,在内地很少有特殊学校能够提供此种服务,因此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为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开了一个难得的头。
陈博士说,他们正打算成立一个脑瘫儿童工作室,通过类似的引导式教育给孩子最大的帮助,但面临很多难题,首先是教师群体并没有接受专业训练,第二是硬件设备面临缺口,比如站立架,这是一种训练病人站立功能的装置,它能够把本身不能站立的使用者固定在站立位。这种设备将大大降低对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时的难度。除此之外,还面临足托(等矫形器具)的制作仪器、梯背架、坐立凳等仪器设备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