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听青草在舞蹈

作者:周江林    来源:华夏时报    更新:2013-04-20 02:05    浏览量:0
     当一个人拥有3000万元以上的金融资产,不包括不动产的住宅、收藏品、耐用消费品,他就达到了所谓富豪的标准;同样,一个在某个媒介平台的行为或话题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变化,拥有社会知名度到了出行必须戴墨镜的程度,他就成为社会或某个业界的名人;当然还有政府官员……只要愿意,他们能够随意去世界五十大旅游胜地度周末,可以拿着无限透支的运通卡在蒙田大道上一路狂刷。

   1899年,美国经济学制度学派开山鼻祖凡勃伦在著作《有闲阶级论》中预见,这样的“炫耀性消费”如果盛行过快,不加以制约的话,某个链条断裂,将导致全球经济及道德危机的连锁反应——事实不幸被言中。

   是的,今天我想说的是,以上这些资产超高净值的成功人士,在工作及生活中却不觉得快乐和松弛,他们有完成不了的宏图及干不完的事业,总觉得压力巨大,他们已处在无处不在的亚健康状态,毫无幸福感而言。

   虽然传统意义上的药物、心理治疗,乃至打高尔夫、飙车、瑜伽、健身等方式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此,为他们开的一帖良方是——音乐疗法。

   针对哲学大师的音乐疗法

   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大师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1918年前后有强烈的自杀倾向,这是精神危机到了崩溃的关头。其后,他秘密接受了音乐疗法,度过了危险期,这个热情、深刻、认真、纯正、出类拔萃的“天才人物的最完美范例”才得以闪耀。

   维特根斯坦作为维也纳最富有,也是最著名的家族,似乎也遭遇了上帝的诅咒。他有三个哥哥自杀,其中之一就是汉斯,汉斯是个极有天分的音乐天才。还有个哥哥保罗也是杰出的钢琴家,由于战争失去了右手,而拉威尔那首著名的《左手钢琴协奏曲》就是专门为保罗写的,它也是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单手钢琴协奏曲。

   1931年,维特根斯坦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有人认为音乐是一种原始艺术,因为它只有一些音符和节拍。可是,音乐只是表面上显得简单而已,它显示的内容是由音乐的实体来诠释的。从另一个方面说,音乐的实体包罗着无限的复杂性。其它种类的艺术用各种外部的形式来提示这种复杂性,而音乐却将其隐匿起来。由此可见,音乐是最为成熟和精微的艺术……音乐的结构和情感。各种情感伴随着我们对一首曲子的理解,类似于伴随着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为维特根斯坦进行音乐疗法的医生至今无法知晓,但治疗他精神顽疾的药方,一定在贝多芬、瓦格纳、勃拉姆斯、海顿、巴赫之间,他并不认同马勒的音乐。“如果马勒的乐曲真是无价值的,如同我所相信的一样,那么问题是我认为他应该创作出与他才能相一致的乐曲。因为很明显,一种非常杰出的才能创作出这种低劣的乐曲。”

   低劣的音乐不会成为维特根斯坦的良药。

   而对于理解音乐来说,维特根斯坦下面的一段话说得恰如其分。“经常问‘为什么’的人就像站在一幢建筑物前阅读导游手册的旅行者一样。这些旅行者忙于了解这幢建筑物的建造史,以至于妨碍了他们观看这幢建筑的本身。”

   维特根斯坦说:“音乐的目的——交流感情。”其实,这句话正是那个音乐医生在治疗期间留给维特根斯坦的,他仅仅扮演了一个笔录者。

  音乐医生穿不穿白大褂

   1807年,奥地利医生P·厉希腾达尔提出了“音乐医生”的概念,但在世界范围内反响不大。厉希腾达尔是穿白大褂的,他在湿淋淋的萨尔斯堡街道穿行时,人们只不过以为这是一位痴迷音乐的失意的人,他是一个孤独者。

   一战时,音乐被用来帮助那些肢体受伤的士兵恢复肌肉和关节的功能。在二战中,音乐用来安抚伤兵们的情绪,令人意外的是,手术后病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大大降低。

   此时,人们才想起头发湿湿的厉希腾达尔医生,他不是个行为古怪的酒鬼,而是一位先导者。

   翻开发黄的书页,那是厉希腾达尔在1807年写成的4卷集的《音乐医生》,他在谈论门德尔松的音乐。而在1917年的萨尔斯堡一个破旧私人图书馆阁楼上翻阅《音乐医生》的手,不是我,正是维特根斯坦,他看到了秋天的落叶,他谈道:“勃拉姆斯作品的个别段落模仿了门德尔松的段落。——这样讲可以更好地表达所谓的亲缘关系:勃拉姆斯做得十分的严谨,在门德尔松那里只有一半的严谨。或者,勃拉姆斯经常是无缺陷的门德尔松。”

   会不会,拯救了天才的维特根斯坦正是厉希腾达尔医生呢?我在100年后的北京猜想。可这毫无意义。

   真正的意义是,以厉希腾达尔为出发点,随后,一些医生开始系统地研究音乐对健康的作用。

   音乐在英语里被叫做music,而这个单词源自古希腊神话的缪斯女神。九位美丽的女神不仅精通音乐,还会给人治病,她们掌管的艺术就是缪斯艺术,她们用自己的歌声传递不同的情感和神圣的信息。

   顺着经典的《音乐医生》线索,我们知道——早在古代,人们已经了解音乐能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治疗某些疾病。这在《圣经·旧约》上有记载扫罗王召大卫鼓琴驱魔(其实是精神不宁)的故事。

   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谈道:“有用于医治情欲的旋律,有医治忧郁和内心病症的旋律……医治愤怒、生气、内心变化的旋律,还有另一种歌曲可以治疗人的色欲。”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情绪失去控制的人听了令人心醉神迷的音乐后,就会恢复到正常,“他们好似经历了一次医药治疗和洗肠治疗。”

   两位哲学家均谈到音乐的净化作用,有助于人体健康,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

   中世纪天主教教堂曾用圣歌来治疗疾病,这与中国古代医理不谋而合。

   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五世患了抑郁症,则请来意大利著名阉人歌唱家法拉内利来为自己高歌而被治愈。

   九世纪上半叶,阿拉伯音乐家济里亚卜认为,亚当的第六代孙创造的乌德琴的4条弦与人们的四种心理气质有关,又增加了一条弦,作为灵魂之弦。

   西方最先系统介绍音乐治疗的书籍是英国R·布朗所著的《音乐医学》。

   当下,连传统意义上的医生都不见得穿白大褂,你还在意那位晨跑、遛狗的美女就是音乐医生,或者那位西西里岛气质的面包师就是你下一位音乐医生吗?更为有趣的是,当你进入音乐治疗室闭目静心时,为你开启音乐者竟是一条狗。

   小心,在一个美好时代,对你来说,一切都是新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