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医院流行用音乐抚慰人心

作者:    来源:厦门商报    更新:2012-07-17 17:37    浏览量:0
      冰冰的医院瞬间“变身”小型的欢乐音乐会,病患陶醉于琴声中,暂时忘却了疾病缠身的苦痛———在台湾,弹琴奏乐慰问病患群体正在成为一种风潮,音乐志工也因此构成台湾温情社会的一道别样风景。

7月13日,台中童综合医院内乐声飘扬,台湾荷风乐坊民乐培训中心及其邀请的大陆民乐专家正在医院大厅内举办音乐展演,随着好听的《望春风》、《月光下的凤尾竹》、《荷塘月色》、《高山青》、《人们向往的地方》等琵琶、笛子、葫芦丝旋律响起,来医院就诊的病患和家属禁不住坐下聆听,甚至还有大学生特意赶来分享。

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到医院来,但每一次,荷风乐坊培训中心主任陈世忠总会亲自上场。他说,表演者们都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音乐志工”,透过音乐他们能与病患进行心灵上最亲近的接触,传递一种生命的力量。

“看起来只是一场演出,效果却是打开心灵的窗户。”陈世忠说,在台湾,弹琴奏乐慰问群体正在成为一种风潮,音乐志工也因此构成台湾温情社会的一道别样风景,值得大陆借鉴。

模式 医院开辟音乐小舞台

冷冰冰的医院瞬间“变身”小型的欢乐音乐会,病患也陶醉在悠扬的琴声中,暂时忘却了疾病缠身的苦痛,这是记者本月13日在台中童综合医院展演现场上的感受。

台湾有许多医院大厅角落里都开辟出一个几平方米的小小舞台,放有一架钢琴及其他音乐设备,专为音乐志工演出而设。步入医院大厅,没有药水味,却有如走入一个音乐茶座,期待乐声响起。

据童综合医院院方介绍,这里每周共有5场音乐会,演奏乐器包括钢琴、萨克斯、笛子、琵琶等,展演内容全部由音乐志工承担,一场约1小时。每次展演都有固定时间安排,除特殊情况外,要求按时前来表演,即音乐志工身上是背有责任的。招募志工们的条件并不高———“喜欢音乐,演奏流畅”人士即可。却有个门槛,必须连续服务三个月以上,也就是说,身为一名音乐志工,必须用心其中。

荷风乐坊一年前加入音乐志工行列。在陈世忠看来,责任即动力所在,每次轮到乐坊展演,他都会提前1小时到场,“每首上台的曲目我们都会挑选,会是轻快一点的音乐,要让人听起来舒服而且容易喜欢。乐坊也可以借此活动让学生集合爱心,发表学习成果。时间长了,社会都很认可我们这种爱心。”

据悉,除了医院外,台湾音乐志工主要活跃在社区、养老中心、福利院、特殊学校、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演出结束后,音乐尚在耳边缭绕,但当地志工会同时帮忙搬回椅子清理现场,做到不影响医院秩序。

意义 以感恩之心来服务病友

在台湾,当音乐志工老少皆宜,但各有所愿。14岁的钟淳美担当音乐志工不到一年,回忆起第一次演出,她说自己有些紧张,因为在公共场合献艺。乐坊老师钟瀚仪却鼓励她说,要在琵琶学涯中不断成长,就要制造出更多演出机会。现在,钟淳美觉得这种方式让自己进步很快,还能帮助别人,内心很愉悦。

音乐志工陈锦进家中孩子患有癌症,近来几次在医院展演中,她总感慨于生命无常。“我来当志工,就是希望用音乐医治病人的心灵,让他们心情放松。”她甚至和患病儿子一起同台演出,现场感动了许多人。而在每一次志工展演中,她总是呈现最美的笑容给大家看。

经历着人生之痛,陈锦进说,有时人生从悲观态度转变为乐观且积极态度,这需要有很大的帮助,音乐是最好的鼓励。你看,那些养老中心的阿公阿嬷配合歌曲拍打节奏,虽然他们有些不能说话,但从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很开心,这是一件让人感到很幸福的事。

陈世忠说,现场奏乐产生的精神能量,这是每位音乐志工所乐见的。他解释说,有一次,一位林妈妈思想压力很大,因为担心刚动完手术的儿子的健康问题。在医院照料中,她无意间看到荷风乐坊用葫芦丝演奏,惊讶于“葫芦也能吹出天籁之音”,听出了希望,心头压力一下子得到释放。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志工在医院服务中看到了人生的生老病死,他们会更加珍惜现有的幸福,在演奏中不但没有“我给你”这种傲慢,相反,他们非常感恩来听音乐的弱势者———因为他们的苦痛,为志工提供了为他们服务的机会。保持感恩的心,音乐志工正是台湾民间社会最令人感动的一个表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