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凝聚邻里情

作者:章卉卉    来源:温州商报    更新:2012-03-09 17:05    浏览量:0

“高声部同学缓一点,低声部同学打开喉咙,快被高声部压没了。我们人数少一点,但也不能丢盔卸甲啊。”

“光口头说说,我们领悟不了啊,老师你和领唱给带一下嘛。”

这是一堂合唱团的练习课,虽然社区会所里的教室简陋了些,但有电子琴伴奏、有领唱、专业乐谱,“装备齐全”。可同学和老师却没大没小,互相打趣。“大家都是社区的居民,氛围就特别轻松。”大自然社区居委会主任黄小平说,去年10月,大自然小区居民自发组织了这个合唱团,固定每周周三晚上练习。五个月来,参与人数增加到40多人,还有外来居民慕名而来。

“吃完晚饭,大家就开始相互催了:走了走了,唱歌去!”大自然一期住户陈女士说,在课外,她和几个邻居还相约每天傍晚练唱。令人讶异的是,过半合唱团成员才30来岁。“我原以为就我一个‘另类’呢。30岁出头的人却对古典音乐感兴趣,在KTV里和同事都HIGH不到一块。”大自然三期的黄小姐说,多亏这个合唱团,在小区里发现许多志同道合的同龄人。从上月起,还有一些男性居民和外来居民加入。新田园二组团居民张女士是文艺积极分子,听说有这样的活动,每次都托大自然的朋友“掩护”进来。

武艳萍是居民合唱团的老师,也是发起人之一。她住在大自然一期G6幢,学音乐出身,于去年9月份在小区里开了一家琴行。营业没多久,她发现光顾琴行的居民喜欢唱歌,有进行专业学习的诉求,就打算聚集大家一起学唱。“在居委会帮助下,很快就顺利开班了,由我免费教授,从发声开始教起。我还让懂音乐的店员示范、领唱。”武女士说,只要居民有兴趣,她会一直坚持下去,并考虑增加乐器教学。

其实,用音乐凝聚邻里的小区还有不少。比如翠微新村社区根据年龄层、爱好,还分两支队伍,一支以双蓉亭为根据地,每周周末唱响京剧和怀旧歌曲;一支达人无数,有唱歌跳舞这些传统项目,更有魔术、杂技、相声等偏门绝技。在划龙桥社区的三垟湿地经常聚集一群居民弹唱跳。“俗话说音乐无国界,是最通俗的交流方式。高楼大厦住户借助它能无隙交流。”黄小萍笑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