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尝试音乐治疗进社区
随着社区教育的发展,近日,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中国社区音乐教育高峰论坛上,有专家提出,中国音乐工作者的未来在社区。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谢嘉幸表示,中国音乐学院计划将社区音乐教育做成长期项目,这其中涉及了老年人教育、学前教育、母子音乐教育、残障人士音乐教育等。目前,已经有中国音乐学院的专业老师进驻社区,为社区培养专业人才,并制定社区音乐教材。
教育部社科中心美育研究室原主任张援介绍,过去,大家对社区音乐的印象都停留在大爷大妈自娱自乐的印象中,但随着国家对社区的重视,对社区教育的投入也逐渐改观。中国音乐学院也由学生组成小型团队,进入社区进行讲座和培训。很多专业的教授也在社区进行培训。
张援说,音乐在社区教育中很重要,特别是音乐治疗对社区的意义非常大,涉及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临终关怀、智障人士等。张援介绍,明年举办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上,在社区音乐教育分会中,将专门设立中国专题。此外,专业院校也计划就社区音乐教育问题申报大型国家课题。
>>案例
专业人员开展音乐治疗
陶然亭社区有很多智障人士,为了使他们更好地生活并融入社会,从2010年8月起,中国音乐学院的研究生首次在社区尝试音乐治疗。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的研究生傅聪介绍,一年前陶然亭社区成立了“快乐音乐吧”音乐治疗工坊,她从今年8月起接手这个项目。社区中有15名智障人士,年龄从22岁到50岁不等,每周三下午2:30到3:30她都要对这些智障人士进行音乐治疗。主要采取奥尔夫音乐治疗的方法,指导他们感受律动、舞蹈,进行音乐游戏。傅聪介绍,在对智障人士的评估中,他们主要存在社会交往、身体协调性、注意力不集中等方面的问题,而音乐治疗的目的并不是让他们学习专业内容或者掌握一种技能,而是通过音乐使他们身心健康,获得音乐之外的社会交往行为。
目前,这些智障人士非常喜欢上治疗课,并且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傅聪表示,未来,社区的确会成为他们就业的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