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3月27日讯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修正气质,如今神奇的音乐又被医生发现可以调节人的情绪,稳定人的心态,而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又可以使人体分泌快乐的荷尔蒙,增强免疫力,从而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听音乐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这是近日几名受访的心理专家告诉记者的结论。心理专家表示,音乐疗法不但可以对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等多种心理疾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还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骨折等多种慢性疾病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在临床治疗方面显现的效果尤为突出,值得关注。
音乐疗法作用显现
对音乐疗法有较深研究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杨艳杰介绍说,音乐治疗的作用在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其节奏与人体内部的紧张与松弛、运动与静止等生理节奏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它可以刺激肌肉活动而产生人体行为的节奏,是一种类似理疗的方法。尤其幽静柔和的音乐可以使人的血压平静,音乐可以促进人的嚼肌运动、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音乐治疗的效应在于它的音频、力度、音色和音程等成分,对人体生理和心理都有影响。如音频振动具有松弛神经和肌肉的作用;力度大小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温馨。如摇篮曲的轻缓节奏给人以平静和安详的感觉,而进行曲则节奏明快、坚定,使人振奋。
心理问题专家、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介绍说,音乐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听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绪,稳定人的心态,而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又可以使人体分泌快乐的荷尔蒙,增强免疫力,从而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心理专家还指出,包括死亡率高的疾病癌症,乐疗同样也有妙用。由于癌症患者的情绪通常很消极,常有紧张、恐惧、焦虑、压抑、狂躁等不良反应,运用适宜的音乐来调节病人的情绪,对于战胜病魔具有重大作用。
临床应用开始尝试
据了解,“乐疗”在临床上的应用空间非常广泛。对于心理疾病来说,音乐有助于被抑制的潜意识的显现,促进患者对病因的顿悟,还可以消除心理防御,帮助唤醒已忘却的记忆和压抑的情绪,具有直接宣泄的作用。在生理性疾病的治疗中“乐疗”也具有价值。对于脑挫伤、大脑性瘫痪、小儿麻痹症、肌肉萎缩症以及盲、聋人来说,参加演奏或听音乐可以刺激和调节身体运动的节奏感,诱发自然的躯体反射,重建肢体的协调活动。吹奏管乐可帮助矫正口腔畸形,增进肺活量;歌唱则有助于深呼吸训练,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杨艳杰主任介绍说,她目前带的两名硕士研究生是哈医大一院骨科的两名护士长,她们目前研究的课题就包括音乐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因为骨折患者通常需要较长时间住院治疗,期间多数患者都会因为长时间卧床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不利于病情的治疗和身体的康复。而这时就需要进行辅助的音乐疗法。她们每天定时在骨折病房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使患者们心情好转,从而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加快康复进程。另外,哈医大一院的综合病房目前也正在开展音乐疗法,效果也很好。
音乐疗法有章循
据杨艳杰介绍,古人很重视选择欣赏音乐的场所,认为凡鼓琴,必须选择静室高堂,或楼之上、林之间、山之中、水岸边,值二气高明之时,清风明月之夜,焚香净身,坐定,心不外驰,气血平和,方与神合,灵与道合。如今,普通市民应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光线不宜过强,有较好的音乐播放设备。被治疗者采取坐、卧、躺舒适的姿势即可。
心理专家指出,采用音乐疗法治疗疾病,要选择适合病人背景和符合治疗目的音乐作品,对中老年人可考虑使用中国民乐,对青年人则考虑使用西洋乐曲或流行音乐。音乐的音量应由小逐渐增强,恰到好处。声音太大,耳朵不仅受不了,而且使人情绪难平,心志低下;声音过小,又使人空虚疲劳,兴趣减退。每次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0分钟到40分钟为宜。另外,在耳痛、头痛剧烈,情绪极度激动的情况下,应暂时避免使用音乐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