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白领玩外国民乐器心理减压
只有10孔的小口琴、长得像音箱一样的方形鼓、缩小版的“吉他”、来自苏格兰的哨笛……在重庆一群80、90后网友的业余生活中,这些国外的民族乐器被演绎出了精彩:它们可以表达、相互交流演奏者自己的心情,可以演绎自己的生活。昨日晚,在九龙坡区谢家湾附近的一间琴行里,这群年轻人就奏出了自己的“音乐生活”。
年轻人的“音乐生活”
“神马乐器是优克利利,我也不知道,只知道是外国民族乐器的一种,通过这些乐器,可以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心情。”网友“喜妹儿”在重庆网事论坛同城创意秀版块发帖,号召大家都来过这样的一种“音乐生活”,用音乐来交流和进行心理减压。
当晚,在九龙坡区谢家湾的一间琴行里,一群80后、90后的网友自发地聚在一起,用优克利利、曼陀铃、卡轰箱鼓、口风琴、爱尔兰哨笛、布鲁斯口琴等多种并不常见的外国民族乐器,演奏者属于自己的世界。
“你听,是不是就能感受到一种很快乐的气氛?”随后,从组织者阿伦口中吹出的气息穿过一把银色、小巧的10孔布鲁斯口琴,欢快的乐曲声骤然而至。坐在一旁的阿杰则通过一根软管,随后吹响了自己手中的口风琴,两者开始分饰两声部,乐曲声往来附和、配合完美。围坐在一起的一些网友,将自己手中的乐器演绎出优美的和弦,陆续从乐曲的一些小节开始处插入进来,鼓声、各种琴声最后缠绕在一起。每个人微笑着、随着节奏晃动着身体,各异的曲调、眼神和表情似乎在交流着什么奇妙的东西。
乐曲结束时,大家发出爽朗的笑声。“大家都是自发组织起来的,只要有时间,都会约在一起,吹奏、聚会。”组织者阿伦告诉记者,音乐是可以表达感情的,也许刚开始时这些网友彼此并不熟悉,但是可以通过音乐的快速、直接地交流,“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成为了好朋友。”为什么会选国外的民族乐器?他同时告诉记者,一来是这些乐器和现在大众的钢琴、小提琴、吉他、架子鼓不同,更有意思;二来是这些乐器更小,便携性更好;不过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喜欢这样的生活。
“你想想,大家一起聚餐后在饭桌边的演奏,野营时坐在篝火旁看着星空的吹奏,那么是多么有意思!”来自杨家坪某设计公司的陈楠告诉记者,他非常喜欢这样的生活。来自重庆工商大学的网友“兰兮”是专程来学布鲁斯口琴的,她认为在这里学到的并不是一件单纯的乐器,而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时尚专家观点:年轻人的新时尚生活
“这些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代表着其所在国家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渝报时尚编辑汪志玮表示,这种“音乐生活”的流行的原因可能是,近年来各个国家在音乐、生活方面和中国国内的交流开始变得多起来。音乐能直接表达出吹奏者的喜怒哀乐,多个乐器之间也能直接地进行交流。通常情况下,年轻人对新兴事物接受起来也比较快,因此这些乐器所呈现的一种浓郁的异域风情和音乐风格,就成为他们爱好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