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自制乐器用音乐愉悦身心
| |
林成在自制乐器。吕胜根 摄 荷塘镇恒美村有位年过八旬的老伯,不但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而且还会自制乐器。这位老伯的名字叫林成。 林成今年82岁,以前是荷塘木社的职工,60岁退休后,为了充实晚年生活,他开始自制乐器。 1 动手制作多种乐器 记者近日来到林成家中,看到老人精神爽朗。可能是头一次接受记者采访的缘故,林老伯略显腼腆。 为了调动起现场的气氛,记者请求林老伯演奏乐曲,林老伯欣然应允。随即,他便与两位好友李阿伯、容老师合奏了《杨翠喜》、《孔雀开屏》、《雨打芭蕉》、《蕉石鸣琴》等几个曲子。 几曲下来,林老伯面色红润,情绪高涨,兴致勃勃地给记者介绍起他自制的乐器:“这是小提琴;这是高音二胡;这是大胡,有时也可以当作大提琴来演奏;这是二弦,是高音乐器;这是椰胡,为什么叫椰胡呢?因为是用椰壳制造的,是低音乐器;这是木琴,还有中音三弦、高音三弦、大笛……” 咋一看,这些乐器跟市场上普通的乐器并无两样,尤其是做工精美的小提琴,几乎一模一样,但仔细一看,记者便发现,在这些自制的乐器中,林老伯加入了创新的元素,如那个大胡,也可以当大提琴来演奏,它融合了两种不同风格乐器的特点。 林老伯制作的扬琴的数量最多,多达3个。记者好奇地问:“在制作这些扬琴的时候,你觉得最难把握的是哪道程序呢?”林老伯说:“最难的就是调音准,做好了一个以后,发觉还未满意,于是,继续尝试,直到满意为止,做着做着,就做出3个来了。” 2 喜欢音乐的木匠 林老伯说:“我父亲原是木匠,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为了生活,我十来岁便学做木匠活,做着做着,发现自己对木匠这行产生了兴趣,而且自己喜欢音乐,于是便开始学习制造乐器,退休后更是把它当成了一件事情来做。制造乐器既可以自娱,也可以消磨时间,以乐聚友。” 令人佩服的是,林老伯只上过几年学,完全没有接受过相关的音乐教育。年轻时,林老伯还曾参加过诗社、乐社,如今每逢春节,老人还会亲自书写对联贴在自家门口。不善言谈的林老伯就是通过音乐、书法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热爱。 对老人这种弘扬民族文化的行为,林老伯的家人十分支持。老伯的媳妇罗女士说:“我们这些年轻人工作很忙,没时间陪他。制作和演奏乐器使老人家的精神愉快,我们一家人也很开心。” 荷塘文化站站长胡锦顺则表示,林老伯这种行为,对民间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推动作用,给周围的群众也带来了欢乐,让大家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林成老人退休后的这种生活,也是荷塘镇老人生活的一种缩影,体现了老人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