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疗法 温暖重病病人心
![]() |
昨日,363医院,护士黄巧在护理病人
偶然擦肩:歌声将她俩拴在一起
“那是一次偶然的相遇,她哼着歌从我姐姐病床前走过,歌声深深地吸引了我姐姐……”孟昭勇已是77岁的古稀老人了,但是提起这段回忆,他的思绪特别清晰。他说,83岁的姐姐因为心脏病曾四次住进363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去年11月,第四次住进363医院的ICU病房期间,姐姐遇见了当时在ICU病房学习的实习护士黄巧。
那天,黄巧轻轻哼着歌从孟婆婆的窗前经过,歌声深深打动了躺在病床上的孟婆婆。“姐姐以前做过幼教工作,喜欢孩子,喜欢音乐。”孟昭勇说,由于ICU病房的探视时间很短,姐姐在病房中非常寂寞,还曾因为情绪低落,两次提出要放弃治疗。这时,黄巧就如天使般哼着甜美的歌声及时出现。
躺在病床上的孟婆婆叫住了黄巧,提出让黄巧唱流行歌曲给自己听,并深深爱上了王心凌的一首《飞吧》。看见孟婆婆开心,从小就喜欢唱歌的黄巧也特别乐意用自己的歌声给婆婆解闷。此后,黄巧每天都守在孟婆婆身边,给婆婆唱歌。经过一段时间的“歌声治疗”,孟婆婆的心情好了很多,从此再没提过要放弃治疗。
关怀备至:这护士像孙女一样亲
在ICU病房治疗了一个多月后,病情好转的孟婆婆被转到了心内科普通病房,临走前,孟婆婆含着眼泪紧紧握着黄巧的手说:“我最舍不得的就是你。”黄巧感动得哭了。当天晚上下了夜班之后,黄巧就跑到12楼心内科病房看孟婆婆,手里还端着她亲手炖的鸡汤。
至此,“歌声治疗”从ICU病房转到了心内科病房,黄巧依旧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看孟婆婆,跟孟婆婆家长里短,唱歌给婆婆解闷。与孟婆婆同一病房的病友羡慕不已,黄巧每次给孟婆婆唱歌时,病友都要凑过来听,时不时还要激动地鼓掌。
除了“歌声治疗”之外,黄巧对孟婆婆的病情护理也特别尽心。她发现孟婆婆血管萎缩,每次打针都找不到血管,要扎好几次,便建议家属向医生提出埋留置针,减轻婆婆的痛苦。她发现婆婆的脚上穿着紧口的袜子,不利于脚部的血液流通,便建议护工把袜子换成松口的……转换病房后,黄巧依然对孟婆婆无微不至地关怀,让病友们都以为黄巧是孟婆婆的孙女。孟婆婆也笑着说,黄巧就是她自己的孙女。
亲属感激:“她是最美丽的护士!”
今年1月6日,孟婆婆因病在医院去世,孟婆婆的儿子秦小力拨通了黄巧的电话,在他们心里,黄巧已经是他们的家庭成员之一了。得知孟婆婆离世的消失,黄巧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一天。1月8日清晨,黄巧特意请假到火葬场为孟婆婆送行。
“我们非常感谢黄巧,她不仅给姐姐提供了身体上的治疗,更给予了人性的关怀。”孟昭勇说,他们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没什么可图的,黄巧对姐姐的关怀完全是真情流露,是善良本质的自然体现,黄巧是他们心中最美丽的护士。昨日,孟昭勇还专门带着家人到医院看望黄巧。
昨日下午,记者在医院见到了老人口中再三提到的“最美护士”黄巧,这个18岁的小姑娘来自绵阳,毕业于新都卫校,目前在医院实习。黄巧个子娇小,模样乖巧,人如其名。而且性格外向大方,虽然与记者初次见面,但聊天时却滔滔不绝。她说,自己对孟婆婆好,是因为孟婆婆人很慈祥,对自己也很好。当得知孟昭勇老人要去外地休养,黄巧握着老人的手再三叮嘱老人路上要小心,彷佛善良的本质以及护士的职业让她早已习惯性地去关心身边的人。
影响
ICU考虑推广“歌声疗法”
在ICU护士长陈婧眼里,黄巧是一个对病人特别细心的孩子。由于按照规定,ICU病房内要保持安静,最初发现黄巧在用歌声安慰孟婆婆时,她和科室主任还专门讨论过此事,最后他们认为,病人在病房内除了身体治疗外,更需要心理安慰,便认可了黄巧的“歌声治疗”法,事实也证明,病人的心理的确由先前的抑郁变得开朗了许多。现在,科室还正在商量,是否在病房内放点轻音乐,让“歌声疗法”得以推广。
2010.01.22 成都商报记者 简强 摄影 王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