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海淀医院音乐治疗活动纪实
2017年3月25日下午,像往常一样,我们来到了海淀医院肿瘤血液科/安宁疗护病房进行志愿服务。在路上,随处可见刚发芽的嫩叶和待绽放的花朵。这让我想起了唐代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到来了,我们给患者也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音乐治疗。志愿者王颖是一位音乐治疗师,身为志愿者,也身为音乐治疗的她,愿意通过音乐治疗来照亮更多的人,温暖更多的心房,于是她带领志愿者们给患者进行了一次愉悦的音乐治疗体验。
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非语言交流的艺术形式,音乐活动(包括歌唱、乐器演奏、创作等)本就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乐器传递的音乐互动,可以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愉悦的人际交往环境,让患者逐渐恢复和保持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前两次的服务过程中,我们已经和护士、家属以及患者本人进行了沟通。内容包括患者是否愿意参与体验、喜欢的曲目是什么,以及方便的时间等等。在开始之前,我们再次到病房询问患者的状况,因为处于生命末期的患者,也许昨天说愿意参加,但是现在很有可能由于身体状况或者其他因素而参加不了。
我们按顺序先来到了9号床,给患者带来了《春天在哪里》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两首歌。希望处在病房中的她们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我们一边拍手,一边哼唱着旋律,还与患者进行了乐器传递音乐互动。
我们把运动和音乐相结合,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安全的、具有目标的、有组织的治疗活动,这种方式有利于身体功能性的康复。在国外,常常把音乐治疗用于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同时,节奏听觉刺激为运动提供了节奏、速度、重音和肌肉信号,使得患者身体上的肌肉可以跟随正常时值来运动,掌握了正确的时值从而能够协调运动。而且,音乐是通过听觉觉察到的,运动系统对于听觉系统的时间信息也是非常敏感的,听觉系统的时值信号能够非常快和准确的进入运动反应。
后来,我们又来到了19号和20号床,为患者演唱了《军港之夜》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与病友一起聆听了《山楂树》。说到聆听,它可起到松弛肌肉、催眠、镇痛的作用,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激发精神体力,同时也能够调节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等系统。患者在听音乐时,注意力会逐渐转移,被音乐所吸引,心里紧张情绪也会逐渐消除,导致肌肉放松,起到了缓解疼痛以及消除紧张、焦虑情绪的作用,从而达到放松的目的。以上歌曲是患者自己选择的曲目,当听到自己喜欢和熟悉的音乐时,患者会进入到“音乐记忆”中,有助于表达内心的情感。
在活动的过程中,和我们一起的还有家属和护工。当家属看到患者唱歌或者微笑的时候,不由得也嘴角上扬,放松了表情。看到音乐使得病人愉悦起来,对家属也是一项很好的心理支持。
服务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小组讨论会。针对此次服务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在取得小小成绩的同时,我们发现还是需要在细节上进行改善,例如:在音乐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口语化的口吻和用词交流,会给患者带来更加亲切的感觉;不同的患者,需要选择使用不一样的音乐器材等。这次服务对于我本人也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向志愿者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最重要是志愿者们和患者也给了我继续前进的动力。